_H6P7853

8月底,全网资源调度平台“云端智度”发布了全新的融合云战略,并宣布完成了 3200 万 A 轮融资。云端智度成立于 2016 年,已经与 20 多家 CDN 厂商完成双向对接,为百度、腾讯、芒果等近 80 家客户提供稳定服务。

我们就云端智度在产品、行业、融资等方面的一些比较关心的问题,对公司创始人,CEO周强做了书面采访。

周强(题图中间)是行业老兵,2001年加入网宿,先后在网宿、快网和世纪互联,从基层做起,对资源、成本、市场需求、产品平台,公司运营方面的了解相当深入。

周强表示,本次融资的新投资者是刚刚切入IT互联网领域,基于上一轮投资者的引荐以及对于产品逻辑的认知而决定投资,认为他们敢想、敢干、有魄力。在冷启动方面,他们通过之前的人脉积累联系芒果TV等大客户,在小范围测试中效果较好,就决定大规模投入应用。

周强表示,云端智度的峰值管控平台能在30多家不同的CDN资源中,选出峰值期间表现最好的“择优录取”,并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线路的表现进行个别分配。对于客户的需求,会分拆后分别调度给表现最佳的服务商去执行。

他认为,融合CDN平台与接入的CDN厂商类似淘宝、天猫和其中店铺的关系。坚持做好业务的CDN提供商品牌不会被淡化,在平台当中一定会脱颖而出。平台坚持公平公正,无利益相关,因为站队就没法仅根据质量来选择切到哪家,从纯技术角度也是不划算的。

在安全性方面,周强介绍称融合CDN并不是添加中间层,而是通过DNS来实行分配,具体数据不会经过CDN聚合平台。公司有专门的安全团队,客户可以放心使用相关日志记录。

展望未来,周强表示会在积累样本数据,逐步引入AI、机器学习;为了将各个云服务的存储和计算能力整合起来,还涉及到物理链路的支撑,要把目前的服务构建在多线接入的场景下,解决网络能力的整合问题。

以下为访谈全文:

1.你们是怎样对接上投资人的?你和投资人对彼此的印象和评价如何?

上海金浦领投了去年对我们的一轮投资。它们的创始人本身是技术出身,经过评估以后觉得我们做的东西确实有时间和经验的累积,理解背后的技术价值,所以决定投资,后来又帮我们介绍了杭州兴富、杭州梦龙、上海欣昕等后续投资人。

此后介绍的这些投资人,之前并没有在IT互联网方面投资的经历,今年才开始切入这一领域的投资。但是基于他们对介绍人的信任,以及我们对于整个产品逻辑的清晰阐述,他们也决定进行投资。他们对我们的印象很好,认为我们敢想、敢干、有魄力。

2.团队创始人分别来自百度、网宿、快网、世纪互联、中国电信等地。是不是因为原来的企业对发展聚合云服务有保留,所以大家才出来创业的?现在跟前东家的关系怎么样?

我们之前所在的各家企业确实对于融合CDN有保留,但并不是因为方向上有顾虑,而是要开展这一全新的服务,需要打破原来的很多常规,把原来平台上很多基础架构方面的东西重新改进。这是老公司很难做到的,他们需要动用的人力物力,以及协调的部门也非常多,所以就不能做这个领域。

我们自己在之前的工作经历当中耕耘多年,积攒了一定的人脉资源,获得了工作经验和智慧。我们的产品和前东家实际上是形成了互补关系,在我们产品投放市场之后,可能确实对他们有所帮助,因此目前为止,我们跟所有的前东家也都基本上达成了合作意向,他们将会加入我们的供应商行列。

3.最初的冷启动是怎样展开的?有没有印象深刻的客户拓展案例?

我们就拿芒果TV来举例子。之前我们在快网工作的员工已经连续服务芒果TV长达9年,对于他们的一些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已经非常熟悉。我们出来做这个项目以后,很自然的对接上了芒果TV相关的负责人。

在交流中,芒果TV确实感到对多家CDN公司的即时管控时效性不够,我们正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也因为他们和我们早就认识,所以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这一试不要紧,正好体现出了我们的技术优势,逐步的就把它们的使用量都切换到了我们的平台上。

对于其他的大客户来说,情况是类似的。我们都通过之前的人脉积累与他们建立了最初的商业联系,他们也愿意给这个新技术一次浅尝辄止的测试机会;在测试当中发现效果比较好,就决定大规模投入应用。

4.之前我看一些CDN厂商宣传自己长期服务如央视春晚直播、奥运会直播等峰值需求,都是宣传自己一家能吃得下的。这个说法是不是有水分的?

类似的峰值需求远不止春晚和奥运会,还包括微软升级Windows 10的时候,联系了几家电脑管家的更新包推送,以及《王者荣耀》的大规模更新推送等等。这些情况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客户一般来说都不会只找一家CDN来帮忙。作为快网的联合创始人,我自己就曾经帮助360和腾讯应付过几次突发事件,但是每次也都是至少得找三四家CDN厂商一块儿扛。

之前客户自己联系好多家厂商,就需要自己有一个峰值管控平台。然而他们并没有,这样管理起来就比较麻烦。我们就是要解决客户的这个问题。对于30多家不同的CDN资源,我们能在峰值期间选出资源中最好的那一部分给客户用,还能针对同时对抗峰值的CDN厂商进行“择优录取”。

举个例子,在网易有一次推送《魔兽世界》更新包时,在三家服务的CDN厂商当中有一家扛不住了,另外两家也已经满负荷运行,客户就很抓瞎了。这说明三家的吞吐能力都不够,临时找第4家也来不及了。那网易之所以一开始选择能力不足的这三家,就是因为几十家服务商各有各的平台,他们眼花缭乱,看不过来。

还有一点,就是尽管有厂商宣布能独自负担一次峰值,例如独自扛一次直播,但是直播和直播也各不相同。即使能保证覆盖,不同地区的连接质量也可能是良莠不齐的。在我们的平台上,哪怕我们发现真的有某家能独自完成任务,我们很大概率也不会完全让他来执行。在他表现不太好的部分地区,我们就会把任务派给其他效果更好的CDN。

5.对于12306这样的大客户,除了当前阿里云几乎一手包办之外,你们还有什么办法能更好地服务它们吗?这类客户假如非要绑定一个平台,拒绝聚合服务,可能的顾虑在哪?

大客户,尤其是政府客户,对于新技术的接受一般都是比较保守的。这也跟他们服务的权威性和稳定性的需求高度相关。12306影响面非常大,如果贸然采用新技术,确实会有担心影响到老百姓的出行,所以他们真正采用云端智度这样的服务,一定是当我们的这种服务模式已经被业界广泛认可的时候。

6.顺丰与菜鸟和阿里系发生了公开矛盾,此后与腾讯云合作。顺丰曾说,要提防菜鸟通过阿里云获取数据,保卫数据安全。这种情况显然是大客户不得不站队以防利益受损。那么融合平台是否能帮他们提供站队以外新的选择?

能提供。

作为第三方平台,我们深知做到公平、公允和公正的重要性。我们遇到问题后的步骤是发现、定位、解决和跟踪问题。这其中每一个步骤,都要求我们不能站队,否则在丧失公平的情况之下,我们就没有办法仅仅根据质量来选择切不切到哪家。

仅仅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讲,站队也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因为这会要求我们把更多的元素放到我们计算阈值的公式当中,增加系统的复杂度和脆弱程度。与其这样,还不如老老实实、干干净净的,完全以质量作为评判标准来设计阈值。

7.融合CDN对中小CDN的获客提升可能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否会倾向成为类似菜鸟网络之于快递公司的角色,使接入的中小CDN品牌淡化?

一个更恰当的比喻是淘宝、天猫和其中店铺的关系。你知道买东西一定会到淘宝或者天猫去买,但是在上面的各个旗舰店的品牌,你也没有因此而忘记它们。

具体到CDN业务的分发,如果一家CDN在特定地域特定线路的表现就是足够好和足够稳定,我们会习惯性的把对应该地区、该线路的流量切换到这家供应商,也会在客户的心中形成品牌认知。久而久之,如果我们对同样的线路换了一家供应商,客户还会不满意呢。

所以,只要CDN提供商坚持做好自己所擅长的那一块业务,他们在我们平台当中的展现就一定会得到加强,他们的品牌价值也会体现出来。

8.对于有些云厂商提出的所谓独家的,别家没有的功能,你们是否会分析其宣传背后的本质,然后再进行整合?

现在对于CDN厂商来说,同质化竞争其实是很严重的。其中就存在相对而言擅长的领域差异,例如可能某些厂商适合存取大量的小文件,适合做图床,另一些厂商擅长视频处理,等等。

为了突出宣传营销自己擅长的那一部分,他们就会将其包装成为独家功能,特别强调是别家没有的。但不管他们自己实现原理如何,最终都必须体现在满足客户需求上,而客户需求都是可以拆分,可以标准化来衡量的。

作为一个融合CDN服务商,我们不仅需要把各家CDN的服务拆散,拆成每一个细分维度,再从每个维度当中选出质量最好的那一家,把它们重新拼装成服务包推给用户;同时,对于客户的需求,我们也会做同样的处理,就是把需求分拆成一个个细小的点,再把这些需求点分别甩给表现最佳的服务商去执行。

融合CDN是我们实现融合云平台的第一步。在未来,我们也将针对CDN以外的其他云计算服务推出融合平台,采取的也将是同样的思路。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去识别厂商具体实现某个特定功能背后的代码和技术,更不会私自的去识别厂商的独家功能,并把它介绍给平台内的其他厂商。

9.CDN多了一个中间层,是否意味着数据流通多了一个可能有危险的环节?你们通过哪些方式来加固客户方数据,和CDN厂商提供的监控信息的安全?

我们实现融合CDN的方式并不是添加中间层,而是通过DNS来实行分配。在通过DNS将客户需求定位到相应的CDN厂商之后,依然是在客户、CDN和最终用户之间来实现数据通信。我们在中间没做什么。

数据不会经过CDN聚合平台,但我们能留下的是流量日志、质量信息以及特征信息。例如,如果你通过某视频平台观看一部电影,电影本身的数据以及用户名等个人资料都不在我们平台上。我们留下的是有一个抽象的用户,在什么平台,在哪个时间地点,产生了什么种类的多少流量等这样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改善服务质量的帮助很大。如果客户需要查看,我们会把来自所有CDN的相关日志记录综合成一个分析报告,呈现实时、整体的全貌。

云端智度有自己的安全团队,对CDN厂商的质量监控、防渗透、防入侵等方面都有时刻扫描。通过我们的平台,每一个被分发的CDN仅能得到客户监控数据的一部分碎片,而无法窥探全貌。这对于客户来说是一个最大的安全保障。我们自己给客户提供的整合报告,也有足够的防范措施和备份,客户可以放心使用。

10.你们是否有对已接入的CDN渠道间做横向比较,以及掌握客户喜好,比如在某省某线路的客户首选哪家服务等情况?将来会推出行业报告吗?

目前从我们的服务历史所积累的大数据,确实包括一部分CDN渠道之间的对比和客户偏好数据,但仅供我们内部改进服务,以及为将来推出AI智能监控的机器学习之用,暂时没有对外推出行业报告的想法。

CDN服务的各项指标,其趋势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时每刻所面临的问题都不同,也不存在一个规律性的东西。我们都会针对当前服务的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在引入AI、机器学习方面的技术储备有吗?还是会借助“外脑”(第三方AI企业)?

我们目前有技术储备,但问题是现在积累的样本信息还太少。当前依然在积累样本数据量的阶段。我们不排斥与第三方AI企业进行合作,但应该会首先采取资本合作的形式为前提,而不会将这一部分完全外包出去。

12.在实现CDN整合后,下一步是否会最先实现计算能力整合?能否用比较通俗的话来概括业界跨云分配计算能力的主流思路(不一定要以你们自己的未来业务为例)?

我认为最先需要解决的是网络能力的整合。为了将各个云服务的存储和计算能力整合起来,就不能像现在的CDN整合一样,仅仅采用DNS调度的方式,还涉及到一些物理链路的支撑。当然我们自己是不会投资于物理链路的建设,而是要把目前的服务构建在一个多线接入的场景下,即目前所说的IS(信息服务)中心这个场景。

现在的跨云分配计算能力,是采取跟区块链思路比较类似的去中心化思路。这种思路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会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能以很好的扩展性利用更多的计算资源,更可以在冗余之外提供对数据的保护,从而更加安全。

如果将云端智度现有的融合CDN平台,进一步的扩展到跨云的存储和计算能力方面,以前所不敢想象的一些操作都有了实现的可能。例如,有版权保护需求的客户,可以将一段有版权的视频,分别放在三个不同的存储地并分别扰乱。用户在单一的平台上,不仅只能下载到碎片化的文件,而且还是乱码。只要他需要,可以随时迅速的从三个不同的地方调取视频资源,并且呈现给观众。

这就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当然我们也知道,不只是我们一方努力就够,还要包括硬件厂商等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达到未来这个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