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惠普等PC厂商近日宣布,将会在自己的新款机器当中预装亚马逊的Alexa语音助手。例如,宏碁考虑预装Alexa的机器将包括Spin 3、Spin 5和即将推出的Nitro 5 Spin等型号。

考虑到这些机器装有微软的Windows 10,而该系统以Cortana作为默认的语音助手,所以这些机器将会同时安装有两个语音助手。

微软并没有给Windows 10提供可以更换默认语音助手的选项,虽然他们在之前因为IE浏览器被指垄断,而在面向欧盟和韩国发售的操作系统当中,提供过设定第三方浏览器为默认的选择。

现在,似乎没有人认为微软的Cortana可以达到当年像IE一样垄断行业的地步。同时,事情其实正向着相反方向发展。

前不久,在美国举行的微软Build大会上,官方宣布微软的Cortana将会和亚马逊的Alexa助手互联互通,可以彼此召唤对方,临时“变身”。

可能是考虑到从Cortana切换到Alexa相对比较繁琐(必须先说:“你好小娜,打开Alexa”),这种功能只会使用在一些临时性的个别情况,例如家庭中同时拥有适配两种不同助手的智能家电的情况下。

但是,这两个语音助手的合作,仍然具有里程碑式的象征意义。

从90年代末的那场你死我活的浏览器大战,到现在对语音助手这个通往新世界的入口的彼此宽容,至少业内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做出了表率,他们不想再重复以前以邻为壑的游戏了。

尤其是当我们联想到这些助手问世初期,彼此依然保持着不信任的态度,现在的这种转变就更加难能可贵。

在微软的Cortana刚刚推出之后不久,曾经抱着踢馆的态度,和苹果的Siri之间展开了多种功能对比的宣传活动。后来的一些新的语音助手,在还没有做出足够规模的时候,也会采取类似的对比让大家感受到自己技术上的领先。

不过现在,这些助手之间的定位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差异,并非是竞争领域完全重叠的那种零和游戏,这也是他们能转变为更宽容的合作态度的前提条件。

在美国的家庭中,Alexa拥有国内用户可能意想不到的入户率,可以用来控制大量的智能家电,以及在规划行车路线,呼叫司机等生活服务方面占优。

而微软的Cortana倒是不缺少这些功能,但是现在越来越倾向于将自身与微软的其他服务,包括Office 365,电子邮箱,日程等等进行结合,因此是一个更适合于办公场景的助手。

今年初,微软曾宣布扩展Cortana技能,能够通过Cortana应用和硬件来语音控制更多智能家居产品,包括 ecobee、霍尼韦尔、LIFX、TP-Link等厂家和品牌。同时 Cortana 开始支持 IFTTT,从而可以定制链接到 600 多款服务的系列操作。

不过,微软在进入家居合作伙伴招募的进度上落后于苹果、谷歌、亚马逊等主要对手,如果这样一家一家去谈,跟纳德拉把重点放在云及协作上的方针背道而驰——微软的架构决定了Cortana不可能是重运营的。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Cortana更注重对日常工作事务的管理之外,微软的另一个语音助手,拟人化的小冰则是注重于情感计算。

在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可以主动给餐厅打电话订餐的演示曝光之前,小冰已经对约60万名参与测试的人类主动拨打电话,继续他们之前在微信当中的聊天过程。小冰进行的全双工语音测试初战告捷,而这项技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就会向开发者开放。

虽然我们把语音看做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可能的下一种主要的人机交互入口,但它的作用并不会因此被无限放大,还是会回归到它的开发者们本来应有的规模。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购物网站所做的语音助手,想要掌控人们的一切事务,那么在她并不熟悉的领域,显然会更吃力。对于一个本来做办公软件的公司来说也是如此。

所以,亚马逊的助手未来可能最擅长的就是买书、买东西,而谷歌的助手最擅长的是帮你放YouTube的视频——毕竟如果其他家做大,谷歌就可以断掉那个野心勃勃的对手访问YouTube的授权。

最终,入口将回归它本来的用途。而就像现在的网站会提供“友情链接”一样,语音助手之间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也总好过每家都想掌控一切。

这是避免我们陷入家里这一堆硬件听助手A的,那一堆听助手B的,手机上装好几个助手的悲惨局面的唯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