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肉今年有多火?从端午节五香牛肉味、梅干菜五花肉味、咖喱牛肉味等植物肉新肉粽,到刚刚上线上市的植物肉新月饼,植物肉食品不断提高市场渗透率。植物肉既环保又营养健康,据某市场研究咨询机构预测,全球植物肉市场以每年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2025年规模将达279亿美元。

10月15日由利程坊和动点科技共同发起的Hello Future Summit 2020 遇见未来科技峰会在上海举办,特设置了食品黑科技论坛,邀请了上海新锐植物肉品牌HEY MAET 植物肉创始人洪小齐、道夫子食品孵化器中国区总经理杨朝晖、 Analytical Flavor Systems 亚太区项目负责人李宗隽以及艾利丹尼森智能标签市场发展经理汪立华共同探讨植物肉的前世今生以及如何用AI帮助满足消费者口感质感的同时也保证食品安全。

在HEY MAET的介绍中,它描述是”从“Meat”到“Maet”的转变,是希望可以重新定义一块肉,颠覆消费者对肉制品的认知。”如何来重新定义一块肉,洪小齐介绍简单来说就是用植物蛋白来替代动物蛋白,但从营养成分上来说,不管是维生素还是膳食纤维,都可以用技术手段达到与真肉无异。同时,植物基做成的肉油脂含量更少,更有利于人体健康。据其介绍HEY MAET使用的大豆、豌豆、大米蛋白来替代动物蛋白、用豌豆纤维、酵母提取物等天然物质来丰富植物肉的营养和口感。

植物肉在欧美盛行已久,在国内也是近两年刚刚开始面世。面对国内外的压力,洪小齐表示,国内市场仍有非常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是中西方饮食差异的问题,欧美植物肉着重在西餐上,HEY MAET则更注重中餐菜系;另一方面在原料方面,国内有优质的原料供给,相比于国外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据介绍,HEY MAET目前有六款产品,包括鸡肉、和牛肉的不同类型产品。它们在积极的拓展与网红品牌的合作,也会为餐饮品牌做定制化方案,比如推出特殊口味的水饺等,来吸引年轻新潮的消费者。

替代动物蛋白的火热不仅吸引了众多创业者,也吸引了不少投资人的目光,例如道夫子国际食品公司。近日,道夫子食品国际公司宣布正式成立道夫子创业基金1期在未来3年专注支持和投资30家替代性蛋白食品创业企业。道夫子食品孵化器中国区总经理杨朝晖表示,道夫子旨在帮助创业者面向中国市场开发激动人心的新生代替代性蛋白质产品,减少大众消费者对于传统动物养殖业的依赖。“我们相信,通过支持优秀的创业者,瞄准4亿中国年轻人市场,引入新颖和美味的替代性蛋白食品,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更会为社会和环境带来广泛的正面影响力。”

对于国内替代蛋白的发展趋势,她表示:大势所趋,粮食紧缺等问题,让植物蛋白走进人们视野。国内有所不同的是国内菜式多样、烹煮方式非常丰富,这也给了产业链上下游更多的机会,我相信未来通过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我们能够更加包容,更加互补,然后产生一个更加包容性、共融性的植物机解决方案。

对在食品行业中创业者,杨朝晖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创业者能不忘初心,注重产品本身的品质和味道,让它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兼顾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做到让消费者喜欢,同时能够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植物肉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还是一个新奇的消费品,担心的因素可能有安全性和口味。对于安全性,艾利丹尼森的智能标签市场发展经理汪立华更有发言权。“简单来说,我们通过智能标签RFID技术,让消费者吃到披萨的时候,能够知道原料从哪儿来,在哪儿停留,往哪儿去的。”汪立华说,RFID技术的原理是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我们给食物贴上标签,它就有了独一无二的RFID身份,就可以从种植端养殖端到最后消费者的消费端,通过物联网技术串联起来。”据介绍,RFID可以应用在动物集约化养殖,给动物注入无毒的生长标签,可以跟踪动物的生理习性和饮食习性,定义它的特征;还可以应用在冷链的交付环节,通过智能标签可以记录食品的温度变化曲线;通过跟中央厨房或门店合作,可以记录食物库存、食品保质期、以及受欢迎程度,通过智能记录库存,个性推荐补给,可以有效提高库房的实际使用率。

除了食品行业,艾利丹尼森智能标签在零售物流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像是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赋能者,通过赋予每件物品独一无二的全球数字化身份,赋能端到端的全球供应链可视化管理,构建和落地众多成功的解决方案和卓越的应用案例,从而构建物质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作为一种互联的方式通往数字化的品牌世界。

最后,对于食品,消费者最关注的还是口味问题。如何越来越懂消费者的口味,制造出更受消费者欢迎的食物,这就是AI技术的用武之地了。Analytical Flavor Systems 是一家来自纽约的公司,它专注于通过人工智能探索人类味觉的潜意识感知,进而预测未来的风味潮流并帮助食品企业优化产品。AFS研发的手机应用Gastrograph可以帮助使用者分辨所品尝食物的具体风味和成分,并根据用户不断反馈的风味品尝数据,逐渐了解各地人群的口味偏好。在明确了不同地区口味偏好后,与其合作的食品公司可以根据AFS的数据进行建模模拟,寻找到最可能受消费者欢迎的食品配方,从而最大程度保证食品的市场欢迎度。

Analytical Flavor Systems亚太区项目负责人李宗隽介绍,目前他们已经收集了上百个主干数据,每个主干数据又包括上千种食品饮料记录,现在已经拓展了25个国家。这些数据经过学习训练成为模型之后就可以预测很多消费者食物偏好,比如它可以判断出某个地区20到30年轻女消费者对某种食物的口味偏好,从而赋能食品企业精准研发和投放。

不管是植物肉、智能食品追溯、AI预测口味,都是消费者日益增长需求催生的科技创新。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人们的健康意识提升到了新高度,健康食品的消费需求也进入了空前高涨的阶段之外,今年也是国民营养计划“两步走”当中“第一步”目标实现的决胜之年。而这一切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源源不断地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