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在港二次上市之后,中概股回归港股的热潮一直持续到了2021年。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称,百度计划最快在2021年上半年在香港上市,至少募资35亿美元。

2005年,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十六年后,百度赴港二次上市,大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这家已经二十多岁的科技企业身上。赶在2021年第二波中概股回港上市热潮中,百度在港股能像先行者阿里、京东那样受欢迎吗?

百度在美股逆风翻盘

在美股上市后,百度一度成为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股价与业绩齐飞,BAT格局形成。

在这之后,作为门户时代的王者,百度被认为一度错失了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机会。从门户时代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流量被分流到各个独立APP中,在门户时代曾几乎独揽流量的百度受到重创,作为营收主力的搜索广告业务也开始面临增长停滞的窘境。

不过近月来,百度似乎迎来了逆风翻盘的态势,美股股价大涨。百度股价在2020年内上涨超70%,截至今年1月28日,股价涨至245美元,市值835亿美元。要知道在2020年3月,百度的股价曾经跌至89美元,市值仅为300亿美元左右,是最近7年股价最低点。如今的股价较2020年3月低点以来涨幅超175%,快要接近2018年的历史最高点273美元。

百度美股上市以来的股价走势

百度股价的上涨也迎来了部分资本市场的看好,目前国际投资媒体Stocknews对百度的交易等级、买入持有等级、同行等级和行业排名均给出了“A”,在一百多支中概股中位居第一。

股价逆势回涨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百度的AI势能正在逐步凸显出来,市场尤其看好其自动驾驶这一项业务。

百度自 2013 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至今已形成以Apollo平台为核心的自动驾驶生态。目前,百度自动驾驶累计测试超300万公里,拥有全国192张无人驾驶测试牌照中的96张。2021 年1月,百度宣布与吉利控股联手进军智能汽车制造领域,市场判断百度的自动驾驶业务价值或达百亿美元量级。后续合资公司基于百度Apollo技术和吉利浩瀚SEA构架,或将激发百度搜索业务之外的新一轮增长。

百度对技术的布局不仅仅停留在AI,在量子计算领域也算得上前瞻。据悉,2018年百度成立量子计算研究所,用于开展量子计算软件和信息技术应用业务研究。目前,百度已初步构建成由“量脉+量桨+量易伏”为主体的百度量子平台,并持续构建以此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量子生态。

国际投研公司Zacks研究也在近日发出报告,认为百度与微软、Alphabet等科技巨头将成为2021年最热门的四大量子计算股票。Zacks指出,百度因其在全球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导者地位入选,并看好百度量子计算的发展,给予百度股票“强烈买入”的评级。

此前,百度已多次被国外权威机构评选为量子科技潜力股。例如2020年11月,全球知名投资咨询公司InvestorPlace曾评选百度为四支值得入手的量子计算股票之一。

最后,百度总体业绩也在回暖。根据2020年Q3财报,公司三季度营收282亿元,环比增长8%,已走出上半年的连续两季负增长的低迷。同时,百度调整后的净利润为71.5亿元,环比增涨41%,同比大增63%。

百度仍面临核心收入增长颓势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百度核心收入(搜索+信息流广告)正在遭遇增速放缓的难题。

2018-2019年,百度核心业务收入增速呈波动下降趋势。自2018年Q3开始,百度核心收入增速就从未超过10%,2019年Q2、Q3及2020年Q1、Q2均出现四个季度的负增长。2019年,百度的核心收入约为797亿元,增速仅为2%,较上一年增速下降约20个百分点。

百度的核心收入增速颓势已经显现。但百度的核心收入仍占公司总营收的70%以上。

互联网广告向移动端转移,传统搜索广告市场缩水已是必然趋势,这也是百度核心收入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

另外,技术投入的声势虽然响亮,实现商业化落地却非易事,其倾力投入的AI商业化盈利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再加上爱奇艺的净利润仍然持续亏损,百度仍在艰难寻找搜索广告之外的盈利点。

近年来,百度加大了AI业务如百度云、AI语音助手、智能设备DuerOS,以及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平台Apollo等的其他类业务发展,试图调整收入结构。

2018年至2019年,百度AI业务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逐渐上升,但是对总营收的贡献比例仍不高,不到10%。

综合阿里、网易、京东在港股的表现来看,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受到了港股市场不同程度的欢迎。

从股价涨势看,截止1月28日收盘,阿里巴巴股价较二次上市发行价176港元涨了近48%;京东集团较发行价226港元涨了近55%;网易较发行价123港元涨了45%。

在2021年第二波中概股回港上市热潮中,百度能否重拾昔日的荣光?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