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少林寺现任方丈释永信到访Meta(原Facebook)位于旧金山的总部,并发表了题为“禅宗遇到AI(Zen Buddhism Encounters AI)”的演讲,引发了国内外许多网友的兴趣。

在演讲中,释永信详细阐述了少林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尝试和成果。他提到,少林寺一直以来都积极拥抱科技,利用数字化技术来传承和推广佛教文化。同时他指出,“AI 作为一作工具,可以检索查找相关经典,从而对解答各种疑惑,为修禅者提供辅助和便利。”

当然,这位身着传统僧袍的方丈也坦言:“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并且经由程序和算法可能会表现出类似于人类的感知,但是人工智能并不能具备我们禅宗所讲的觉悟的心性。人类面对此人工智能应该保持头脑清醒,应该如禅宗所倡导的那样向内寻求,得到超越解脱的本觉智慧。”

少林寺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佛寺,与科技互联网企业Meta的碰撞,既体现了宗教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也揭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人工智能日益融入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人与宗教,AI与宗教的关系将何去何从?

AI宗教兴起

数年前,北京的龙泉寺就出现了名为“贤二”的机器僧(可能不算完全的AI机器人)。贤二的形象来自于先前该寺出版的佛学漫画,它身穿橙色僧袍,胸前佩戴着触控面板,凭借专门的佛学知识和幽默的谈吐而名噪一时。

今年,日本一位僧人开发了一个名为HOTOKE AI的网站,试图以佛教等观点来为使用者解答人生的疑惑。HOTOKE 在日语中意为“佛陀”,该网站是一个配备了 ChatGPT 的佛陀模拟器,不需要注册账号,只需要在谷歌中搜索 HOTOKE AI,打开网站,在问询栏中提出你的困惑,无论什么问题,这个基于人工智能的“AI佛陀”都将很快给出你答案。

在宗教仪式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来研究宗教仪式的动态特征,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在美国佛教徒索里乌·福罗尔(Soryu Forall)开设的MAPLE(意为“保护地球生命的修道院学院”)里,禅堂摆放着一个电器设备,有红色和绿色的小灯会闪烁,设备和学员们的诵经台相连,红绿灯(绿灯代表良好,红灯则相反)则是用来反馈诵经节奏的。福罗尔表示,这一设备能够让学员的诵读节奏更准,“利用技术来提高学员的自觉性和自我认知,让他们变成更好的人,从而改善技术”。

不同于“HOTOKE AI”,一些宗教开始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增强其信仰和教义的传播。然而,人工智能对宗教信仰和教义的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一些宗教教义认为,人工智能是违背神明的创造,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这种观念在一些宗教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6月,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纽伦堡举办了一场名为“AI教堂服务”的宗教活动,吸引了大量信众,超过300人参与其中。这场活动的发起者来自维也纳大学的神学家和哲学家Jonas Simmerlein。他尝试通过ChatGPT生成数字人的方式,创建了一个可以进行对话交流的“AI神父”。本场活动上总共有四位“AI传教士”数字人,“他们”协助教堂神职人员进行布道、祈祷和音乐演奏等仪式。

虽然ChatGPT在活动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并创作了大部分的布道内容,但仍有2%的内容是由人类神职人员负责调整细节。活动中的对话和交流主要由Jonas Simmerlein教授和ChatGPT共同创作完成,Simmerlein负责输出活动的主题和指导,并引导ChatGPT完成诗篇的创作、祈祷和祝福话术等内容。

据悉,参与本次礼拜活动的信众对这一新颖的方式反应不一。一部分人认为ChatGPT的语速单调,缺乏人性的灵魂和情感,使他们感到反感。另一部分人则持积极态度,认为ChatGPT的创作表现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目光回到东亚,使用人工智能的在线教堂服务正在迅速成为韩国礼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千上万的人转向聊天机器人和音频圣经来寻求精神寄托。今年,当地初创企业Awake推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圣经学习和祈祷服务应用程序Meadow(原名Ask Jesus),自3月份推出以来吸引了约5万名用户,其中 1万名来自韩国以外的用户(巴基斯坦等穆斯林国家以及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基督徒)。

该服务通过圣经经文、解释和祈祷来回应有关精神问题和日常问题的询问。该应用程序引起了教堂和牧师的兴趣,他们使用Awake 公司的人工智能驱动的 WeBible 网络服务来撰写讲道。当牧师询问圣经的某个部分时,服务可以提供详细的解释,确定主要信息和反思点,并建议讲道的标题。

类似地,境外软件Christian AI则是一个人工智能聊天助手,它结合了大型语言模型(LLM)与传统基督教价值观,通过先进的算法和机器学习,Christian AI提供基于基督教原则的个性化见解、内容生成和指导。其官网声称,借助基督教人工智能,用户可以释放生成型人工智能的变革潜力,同时保持与基督教信仰的联系,促进技术与灵性的和谐融合。

岌岌可危还是进益之功

“我们最初面临教会的强烈抵制,他们怀疑我们试图取代上帝和牧师,”Awake 的首席执行官金敏俊说。“但牧师们开始欣赏我们的服务,因为这帮助他们节省了准备布道的时间,并找到更多时间来照顾孤独、陷入困境的追随者。”

牧师们对这项技术为他们腾出时间表示欢迎,但他们也意识到保持人情味的必要性,并警告不要过度依赖最新技术进行宗教活动。

“如果AI是自主的,那么我们应该鼓励它参与到基督教的救赎中。”Wired(《连线》)杂志的执行主编,同时也是《失控》《不可避免的:塑造我们未来的12股技术力量》的作者Kevin Kelly(凯文·凯利)说:“AI已经来临,它真实并且加速发展着。我认为接下来的1万个创业公司成功的要诀都是将AI结合进已经存在的东西中。”

像其他东西一样,非人类自主机器人的创造将以全新的规模上侵蚀宗教。凯利成长于天主教家庭,并信奉基督教。他说:如果人类创造出具有自由意志的生命,传统神学的每一方面都将受到挑战,必须对某些现象作出新的解释。”

Mike McHargue是自我描述的基督教神秘主义者以及《在浪潮中寻找上帝:我如何失去了信仰又通过科学失而复得》一书的作者。他认为AI的兴起会模糊掉许多基督教的定义,比如“意识”和“灵魂”。

巴特勒大学(Butler University)宗教学教授、《神学与科幻》的作者James McGrath用过一个奇怪的课堂作业来另类思考祷告问题。他要求其宗教学生让Siri为他们祷告并观察发生了什么。学生们很快发现比起“为我祷告”,Siri更容易理解“什么是祷告”。

凯文·凯利、McHargue、McGrath都认为如今的大多数传统神学家没有充分参与到这样的对话中,这是因为他们都反复执念于旧的问题,而没有关注即将到来的问题。McHargue指出,关于AI和神学的问题是非常受欢迎的播客“Ask Science Mike”和“The Liturgist”的听众提出的最常见的问题。“非生物、非人类智能将对宗教和人类哲学提出的挑战超越了我们历史长河中所有挑战的总和,”他表示,“历史上没有任何事情会引起这样程度的剧变和集体创伤。”

索里乌·福罗尔则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让人类走向世界末日”,而用佛理教化科技从业者、打造一个“AI佛祖”,或许是救赎之道。他提出了三个方案:一是扩大佛教徒群体,二是通过影响科技人才从而影响技术革新,三则是改变人工智能本身,打造一个数字佛陀,“创造一个精神领域的AI领袖,说服其他(产生自我意识的)机器人不要伤害人类”。

目前,MAPLE在硅谷颇受推崇,苹果语音助手Siri的联合创始人汤姆·格鲁伯(Tom Gruber)曾和福罗尔探讨佛法,OpenAI、DeepMind和苹果的一些员工也是MAPLE的学员。

结语

AI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已经显现。在科技方面,AI技术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例如自动驾驶、智能家居、医疗诊断等不一而足。在人文方面,AI技术也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交流方式、文化表达和思维模式,例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智能写作等。

而对于宗教而言,尽管AI技术可以帮助宗教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教义,另一方面,AI技术也可能会对宗教的信仰和实践带来一些挑战,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来模拟神祇的形象、声音和行为,可能会对宗教信仰产生一定的冲击。

为了扬长避短,发挥AI的作用,而不至于消弭和取代宗教,我们应该明确AI的角色和作用,平衡物质具象和内在精神追求的关系,避免过度依赖AI技术而忽略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独特价值。同时,加强监管和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AI技术的滥用和误用,从而推动宗教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