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系统性阐述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在后疫情时代愈发凸显。
在丽珠医药和BEYOND Expo共同主办的创新药及生物医疗技术论坛的现场,丽珠生物副总经理杨嘉明博士分享了一种创新型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融合蛋白疫苗的研究进展。
全球疫情形势持续严峻:自今年11月以来,北美、欧洲已进入第四轮新冠疫情之中。在此背景下,疫苗接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措施。新冠疫苗已被证明能有效预防感染,尤其是能有效预防重症、住院和死亡。
尽管中和抗体及小分子等新冠治疗性药物研发也有了一定进展,但其价格也相对昂贵。从整个人类的历史来看,预防性的疫苗仍被公认为公共卫生领域中最具有成本效益和降低传染病负担的一个有效干预手段。
目前全球新冠疫苗开发主要有5条技术路线,分别是核酸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以及减毒活疫苗,目前国内接种最广泛的是RNA疫苗和灭活疫苗,目前在研的重组亚单位疫苗很多,但尚未有一种重组亚单位疫苗被批准或有条件批准上市。
据了解,目前已有丽珠、安徽智飞、三叶草、华西医院/威斯克、中逸安科等5家企业研发的重组新冠蛋白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其中,安徽智飞进展较快,但需要接种三次,而丽珠和三叶草只需接种两次,且三叶草同时使用了CpG佐剂和铝佐剂,而丽珠的疫苗只使用了常规的铝佐剂。
随后,杨嘉明从设计验证、变异株疫苗、商业化生产平台等三个方面介绍了丽珠重组新冠蛋白疫苗的进展。
第三针疫苗怎么打是一个最近被热议的问题,杨嘉明表示,接种者可以继续接种与之前同一个技术路线的疫苗,这称为自身加强;也可以接种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这叫做序贯加强。
研究显示,两针灭活加免重组蛋白V-01可以获得优异的安全性和免疫持久性,不论是野生型还是Delta株的中和抗体均呈现快速、大幅度提升:为已接种2剂次灭活疫苗的受试者接种V-01加强针后的第7天后,18~59岁受试者和60岁以上受试者的抗体滴度分别增加了13.3倍和25.8倍;第14天,抗体滴度分别增加了74.3倍和91.5倍;加免90天后,野生型毒株中和滴度是加免后14天的115%,Delta株中和滴度亦维持在较高水平;免疫间隔106天优于免疫间隔82天。
“在自身加强方面,打完两针V-01的4~5个月之后,再去打一针我们的V-01的抗体滴度更高,滴度维持也更好,且老年人滴度与成年人相当。在打完第三针之后,对于各种突变株假毒的中和滴度更高;Alpha和Delta变异株中和滴度与野生型相当,甚至略高;Beta即南非株也几乎没有下降。”
Ⅲ期临床研究阶段,丽珠在菲律宾、印尼、俄罗斯、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采用了两种试验方案:两剂V-01基础免疫方案和两剂灭活疫苗加V-01序贯加强方案。数据显示,两种方案中与研究疫苗/安慰剂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2%,主要为1~2级AE,安全性良好。
据了解,最新出现的变异株Omicron具有非常多的突变,会造成免疫逃逸、增强感染性。现有的疫苗对于Omicron是否有效也是当下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据杨嘉明介绍,丽珠生物平台能够能活快速应对病毒变异,同时开展瞬转、稳转和单克隆细胞的筛选:最快10天瞬转50L规模大体积生产;最快3周,稳转200L中试规模生产;最快8周,200L单克隆中试规模生产。基于同样的平台技术,丽珠单抗正在同步快速研发针对各种变异病毒疫苗,包括Beta、Delta、Lambda、Mu、Omicron变异株。
概念验证结果显示,变异株疫苗对病毒变异更有效;加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两针还是三针,灭活苗与V-01系列序贯免疫的中和抗体水平,均优于灭活苗的同源免疫;第三针加免V-01对Delta的中和抗体滴度最高,比第三针为灭活苗时高3.9倍。
总的来说,两针灭活苗序贯V-01加强,可以作为既有中国特色,又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安全有效对抗Delta等变异株的最优组合。
目前,丽珠生物已经为V-01的商业化做好准备:疫苗的商业化厂房已经在今年5月投入使用,原液车间与制剂车间已先后完成工艺转移及放大。在产能方面,原液产能已达每年35亿剂。根据需求,可通过增加制剂生产线、多人份生产、委托生产等多种方式提升制剂年产能。目前,90%原材料已实现国产化,制剂稳定性也较好,目前已开展替代开发工作,争取完全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