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xx在日本”IP归属地为辽宁、“在英国的xx”IP归属地为浙江……对外公开的IP属地像一面照妖镜,揭示了网络伪装下的一部分真面目,也让微博、抖音等平台上的一些网红大V们人心惶惶,使其在网络空间中费心营造的虚假人设岌岌可危。

在此背景下,原本游走于灰色地带的IP代理业务骤然红火。百度搜索“IP属地怎么改”就会看到各种“一键切换全国IP”的广告,大多宣称“海量IP”、“稳定不掉线”、“全国线路任选”等。在完成软件下载与实名认证后,即可在代理平台提供的几十条线路中任选线路进行连接与更换IP。套餐收费标准显示,将IP归属地转换为国内其他地区的代理服务费用为2~6元每天,部分支持修改为境外IP属地的软件收费标准则更高。

何为IP代理?

IP代理其实就是代理服务器,主要功能是代理网络客户获取网络信息,相当于网络信息的中转站。

用户使用浏览器等连接站点取得网络信息时须发送访问请求信号,由对方将信息传送返回。使用代理服务器后,本机将不再直接向Web服务器发起请求,而是向代理服务器发出请求,由代理服务器将请求发送给Web服务器并将Web服务器返回的响应转发给本机。此时,用户仍然可以正常访问网页,但在此过程中Web服务器识别出的IP就不再是本机的IP,用户就成功实现了IP伪装。

因此,使用代理IP可以隐藏用户真实的IP地址,降低其受到网络入侵与攻击的可能。除此之外,代理IP还可以用来提升网速、降低网络延迟,以及破解部分网站同一IP下的注册与登陆限制,这一服务应用之普遍已经和使用VPN翻墙一样稀松平常。

代理IP的类别也多种多样:按照有效期,可分为短效代理和长效代理;按照代理IP的恒变,可分为动态代理IP和静态代理IP,前者以秒为变动周期,后者可在1天~1年间保持恒定;按照专属度还可分为一人独享IP、合租IP及共享IP等类型。

按照代理IP的协议,还可分为HTTP代理、FTP代理、RTSP代理、SOCKS代理、POP3代理,Telnet代理等,每种代理对应各自的端口,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如:HTTP代理主要是代理浏览器访问网页、FTP代理可代理客户端的FTP软件访问FTP服务器、RTSP代理客户端Realplayer访问Real流媒体服务器代理、SOCKS代理是简单的传输数据包,可支持各种认证机制和服务器域名分析。

出于安全性考虑,IP代理业务主要通过白名单、账号密码验证以及二者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授权。

用户与代理商风险之辩

五一假期前,今日头条、抖音、小红书、快手、知乎、微信等平台陆续开放个人主页及评论展示账号IP属地功能。

上述各大平台的公告都齐刷刷地指向同一个原因——近段时间网暴、恶意蹭流量等网络乱象频发,部分网民身份的真实性又难以判断,网络舆论因此失序。而平台显示用户IP归属地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假冒当事人、恶意言论等行为,帮助用户提升鉴别力,从而优化网络舆论环境。

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在“国外”的博主因采用国外拍摄、国内发布的方式运营导致”露馅“以外,一些国内的“吃喝玩乐”博主也出现了IP属地与ID描述不符的翻车情况。因此,除了一些普通用户出于保护隐私等目的购买IP代理服务以外,多数购买IP代理服务的仍是团队运营的自媒体账号,背后原因也主要出于其运营和商业利益的考虑。

通常,IP属地的显示主要是根据运营商提供的IP信息进行解析,平台展示的帐号IP属地一般是用户最近一次发文或评论时的网络位置。利用这一特性,代理IP即可轻易改变用户对外显示的的IP属地。

动点科技记者通过一款名为“闪臣代理”的软件接入天津的动态IP后发布了一条微博评论,属地即显示“来自天津”,断开节点连接后再发布一条微博内容,主页IP地址则重新显示为居住地所在的上海。

连接代理IP节点前后的新浪微博主页

不过,与普通用户使用IP代理的预期相违背的是,使用IP代理其实有很大的账号、密码、隐私泄露风险。因为在实际业务开展中,有不少代理IP平台打着免费的旗号吸引客户,或是减少授权流程让客户拿到IP就直接使用,这种操作看似便捷,实质也留下了安全隐患。如果出现前文中多人共享IP的情况,安全性就更加大打折扣。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告诉动点科技记者,由于IP代理服务常被不法分子用于网络诈骗、传播非法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因此属于典型的灰产,经营者有触犯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非法经营罪等多个罪名的极大风险。

小结

一言以蔽之,上线IP属地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清朗行动”的延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IP代理业务此时走红也说明,若要根治网络谣言还需严格落实网络账户实名制,对个人的社交平台账号严格登记身份信息。否则,仅仅显示IP属地也不过是隔靴搔痒,最终真正打击到的也只是一些跨地区运营的营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