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正在蓬勃崛起的网络安全产业》的文章,透露今年多家大公司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上花费的金额将会高达328亿美元,同比增长9%。对网络安全的未来也很美好,“在未来三年里,中小企业在安全保障上的支出将会大于任何其他的技术支出。”

文章还列举出一些已经成功进驻资本市场的安全公司,例如Imperva,Splunk,Plao Alto Networks等,以及一些被卖得好价钱的公司如AuthenTec NetWitness。在这一领域的创业公司表现也不错,去年它们共募集资金9.35亿美元,比去年的4.98亿美元几乎翻倍。在这之中比较成功的例子有从Accel Partners 、AndreessenHorowitz处融资 7800万美元的Lookout,获得6500万美元融资的Zenprise,以及Intel CapitalVC募得5000万美元的Solera Networks

这其实不难理解,毕竟一年之内网络犯罪可能引起的损失会高达万亿,拥有巨大财源的Visa以及Mastercard这样的公司很有可能会变成被攻击的目标。即使一些互联网公司比如Linkedin的安全也很难避免不被侵犯。如果大数据真的是未来,那么这只会吸引更多的盗窃者,以及更多维护安全的警察们。

 

经验告诉我们,帮助其他人赚钱似乎比帮助其他人消费更“有利可图”。这并不是说为人们提供服务就一定没钱赚,苹果公司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但是,在每一个苹果产品的背后,都是一块许许多多失败堆积起来的试验田。在当今世界中,人们面临太多的选择,所以在花钱的时候,他们总是善变而不确定的。


前一阵在国内互联网圈被广泛讨论过的一篇帖子《降级论》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创业者,对许多公司来说,重新评估自己的“方向”可能更有用。为企业生产它们需要的服务和产品,而不是一头扎进拥挤不堪的消费者市,可能会是更明智的选择。这可能不会让你的公司一举成名,但却可以实实在在地解决你的资金问题,为你带来收益。

尤其在国内,几乎每一家公司都只想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十几亿的消费者,但是他们可能没有看到,中国真正缺少合理的消费架构,并且中国的消费者可能世界上黏度最高的消费者。


许多在国内的创业者们都会愿意为了赚钱而冒巨大的风险,但也许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能够触及到十几亿的消费者,而在于能够说服其他人中国的金山确实存在,并且把掘金的铲子卖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