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Cihi是一款PC端的IM产品(相关报道),与QQ的最大区别在于——专注陌生人,并基于用户的共同诉求,来进行陌生用户之间的匹配。当然对于PC端的IM产品,是否还有生存机会,业内也有不少争议。下文来自Cihi创始人,讲述了他们开发这样一款产品背后的想法。

 

大概在五年前,我接触了“社交图谱”的概念,并通过互联网尽可能的打理所有的社交关系。期间N多的社交产品依托这个概念迅速崛起,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社交图谱”主要是由一些主流的社交网络产生,例如Facebook或者LinkedIn。用户们互相向自己认识的人发送邀请,来构建和维持他们的社会关系。一堆毫无组织的网页链接组成了互联网的开端,“社交图谱”则把所有人都“捆绑”在了网络的中心。

 

 

 

 

如今五年过去了,社交图谱依然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传诵和研究。毫无疑问,这极大地影响了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当购物的时候,我买了商品A,系统会提示购买商品A的人都在关注商品F,在使用社交产品的时候,系统会提示因为你的好友C的关系,你可能对H感兴趣。

 

在社交反复强调的强关系、弱关系和临时关系中,人们更关注强关系和弱关系。强关系指你关注或加入的好友都是认识的人,基本上你只与熟悉的人在网络中产生互动;弱关系则指通过一些共同爱好建立关系的陌生人。

 

说起强关系的典型代表,国外有Facebook,国内有百度说吧、人人;而弱关系的典型代言人当属新浪微博和豆瓣了。这是一张庞大的关系网,我们作为这张关系网上的一个点,不管你愿不愿意,“网”都会将你和各种各样的人关联在一起。

 

这一切非常符合国人的“人脉”观念,不过我们在享受这些的同时,肯定还间歇性地冒出另一个念头,套用老电影《Matrix》中Neo的一句台词就是:“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是的,很多社交推荐看起来很是美好,可与此同时内心却总觉得那么冷冰冰。也许程序认为你感兴趣,可这个“感兴趣”不仅取决于你,还取决于对方。所谓的感兴趣只是程序、算法甚至数据挖掘下的单项定论,并没有根据用户的品性进行个性化的专向或双向的筛选。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复杂的感受:同学毕业各奔东西,朋友成家各忙生活,相亲恋爱也纷纷来袭。圈子大小与时间的流失也“蜕变”成了反比状态,与陌生人交友聊天反而成了当下最热门的社交方式,而“越长大越孤单”则变身成为陌生人之间的交友宣言。

 

在如此纠结的社交趋势之下,我们做出了开发Cihi的决定,希望将众多用户的社交诉求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帮助用户找到和自己具有共同诉求的人,通过诉求实现社交。

 

或许这种诉求匹配理念已经不再新颖,我们在现在的SNS产品,甚至是早期的聊天室中都能看到这种理念的影子。可是一旦赋予其即时性和自主性,所谓的“老一套”就会变得非常有趣。试想一下通过我们的帮助,你可以迅速的找到一个和你具有共同诉求的人,总好过你在其他社交平台上去苦苦搜寻,这也就是Cihi的价值观。将这一产品理念传播开来,甚至有可能比很多基于“兴趣关系”的社交产品还有趣。

 

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也曾强调,在信息传播中临时关系比强关系更具优势。相比强关系这种信息同质化的情感连结,临时关系的社会关系网络更为广泛,能够跨越不同社会群体,因此有可能接触到更为异质性、关键性的信息。

 

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些相关因素,在我们看来,从临时关系入手逐渐进化为强关系更为重要。用户的社交诉求可以划分为长期性的和阶段性的,对于长期性的社交诉求在社交产品上可选择的很多,但在阶段性的、甚至是即兴的社交诉求上,也就是被大多数社交产品忽视的临时关系上,Cihi无疑是最出色的一个社交产品。

 

在“约炮神器”陌陌、“交友红人”微信等社交产品此起彼伏的今天,我们选择了PC端的IM发展路线,这貌似看上去可能有些“生不逢时”的感慨,但我觉得并非如此,甚至觉得是恰到好处。

 

360安全卫士周鸿祎表示过360不会出IM产品,但雷军却很乐意。我们走PC端的IM发展路线,是因为我们专注的方向不同,Cihi更注重于从陌生人领域发掘用户的朋友。当用户使用QQ和MSN等软件时,习惯性的隐身和拒绝陌生人的聊天请求时,我们则通过诉求匹配等诸多模式来帮助用户积极的扩大自己在未知陌生领域的社交圈,让用户在线即可找到与之共享畅快聊天的陌生人。

 

或者可以换句话说,IM社交产品又有好戏要上演了,至于能否成为这个行业的主角,那就要看谁在创新中站得更稳了!

 

原文链接:http://www.zuitech.com/17683.html

 

PS:动点科技创业交流QQ群118302822,目前只对创始人开放,入群请写明创业项目、职位和姓名。

另外,动点科技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官方账号也开通了,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或搜索“technode”关注我们。我们会每天精选创业文章与大家分享,也欢迎通过微信平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