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a3620bf20da0520aa13a55e8ab7d57_b

不论在哪个时代,有些本质的事物是不会变的。人在使用阅读产品的初衷就是想要以此来关心生活,了解世界,在阅读中获得快感,在情感上寻求共鸣。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 UGC 形式的涌现使我们都成为了内容的创造者,导致了信息重复和信息过载,而所谓的过载,其实是无法筛选信息而造成的,我们接收到的大多信息都是无意义或者价值低的。

因此有人说,这是一个尴尬的时代,整个互联网的信息在快速地增长着,但是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却需要所获取的信息更加快速准确,是一种对于「收敛」、「节制」的渴求。

阅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一种轻阅读的新玩法。

阅界是由原品读团队出品的一款精致阅读类APP,每天早晚推送两期精选专题, 以点带面衍生出图文音乐还有视频等结合的富媒体内容提供用户自由选读。据团队负责人表示产品从酝酿到上线也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之所以节奏那么快,是因为我们发现之前品读做的太重,试图给用户呈现了过多内容,导致用户仍旧会茫然,无法找到他真正需要的信息,所以在颠覆了之前的产品理念之后加以创新才造就了今天的“阅界”。两个产品是完全不同的理念,无法放在一起比较。”

Image

一打开阅界,就会被它的开场动画惊艳到。主界面当日主题 Title下会有一个星轨般的计时,用以告诉离下一期主题还有多长时间(一开始我是这么以为的,后来产品负责人告诉我其实那是个倒计时的钟表设计)。其次,在主界面上滑就可以看到收藏按钮和往期的内容,登录之后就可以对主题进行收藏了,经过与官方确认是所有的历史推送内容都永久有效。当然还有很多UI和交互细节上的惊艳我们放在后面细说。

杂志化的专题,内容为王

未命名_meitu_0
作为一款阅读类应用,设计得再好看也只是表皮,有好的内容才是王道。这一点上阅界可以说也做得非常不错,每期的主题都做得有深度又足够有趣,并且内容形式上不拘泥于文章一种,除了文字外还有相关的音乐与视频推荐。选材主要定位在生活创意电影文化方面,这也跟产品受众主要是一些年轻人尚生活的人群定位贴合。

阅界推出了专题策展人的概念,不光有品读挪用过来的十人编辑团队对内容进行精挑细选的呈现,未来还会开放用户加入选题和共同策划主题。另外包括读库,腾讯大家等都是优质内容合作提供方。“互联网上好的内容很多但缺少懂得搭建的人才。像阅界这样内容上单独专题的独特设置吸收了杂志聚合性的排版形式还拥有了杂志没有的展现形式。”阅界产品负责人告诉动点科技。

此外产品在一些细节上也打动到了我:

一、在用户感知不到的情况下提前六个小时在室内网络情况中离线下载,举个形象的例子就跟咱们高考考卷提前一天押送到各个考点存放类似,如果是晚上六点推送的那期,实际上在中午十二点就已经接受并且开始离线内容,这样给用户的体验就是下班路上看到的新一期主题就是完全免流量畅读包括音视频。

二、文章内部往下翻页时底部会有别的用户评论浮现特效。

三、支持后台播放音乐:视频往下拉即视作最小化。

四、对网文和创意内容版权的重视

未命名_meitu_1

现在团队有 20 多人,核心团队来自 SUN 、微软 、多看 ,拥有超过 15 年的产品设计、媒体运营及技术研发经验。资本方面,天使投资来自戈壁资本,正在接洽 A 轮融资。至于未来的盈利模式,阅界团队表示并不担心,“只要把内容做得足够好、足够深,自然而然就会带来流量和盈利。”

写到这里我想起当年有一款名为MONO的也算是杂志化阅读产品吧。当我下载完的时候在欢迎页久久驻足,音乐响起的时刻,一只只水母仿若自然精灵。但是浏览了一会,我就知道我会马上卸载它。因为它所呈现的内容对我完全没有必要知道或去了解,只有信息爆炸触发的对时间的无意义消遣。

相对而言,阅界的内容由于是每日早晚由一个固定主题展开,所以如果我对这个话题有兴趣我会去点开,而且内容不算很多在上下班的碎片时间完全可以消化完毕,故而不会有信息爆炸那种力不从心累觉不爱的感觉。是一种现代人缺少的对于信息「收敛」、「节制」的渴求。

再者对比在广大文青中有很高知名度的韩寒家监制的一个ONE而言:ONE从内容上说主要还是PGC为主,和阅界辅以UGC形式相比而言ONE的内容更干货,而阅界会显得更具产品活力,表现更加多样化。从产品设计角度来说两者都是很棒的APP,但由于细分人群不同,ONE的目标人群更倾向去文学青年,阅界则会倾向文艺青年,所以对用户群而言则会更宽。

回想1936 年,亨利·卢斯在纽约创办了Life杂志,内容以专题照片、特写为主,题材广泛。人类得以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一款阅读产品如何以美好的形式带领人们看见生活,看见世界。

现在,有这样一款名叫「阅界」的产品或许在重现历史,成为新媒体杂志的一种尝试。就如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只存在了短短十年时间却被最早视为科技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媒体并且影响了乔布斯以及一代人的《全球目录》以及近 80 年前创刊的《生活》这些先辈们的杰作,在移动互联时代,为我们带来一本仍然需要的又符合时代风貌的新形态下的杂志可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