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waii-seaside-technode-bluestartups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这也许是每个人心底向往的生活方式。 但是对创业者来说,如果你就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你还会选择创业么;或者让你在喧嚣的大都市和这样的地方二选一的话,你会选择远离大城市的“创业生态”和成熟的市场,而面向大海敲击键盘做码农么?

翻开我最近两个月的外出记录, 北京,台北, 海口还有我正在码字的地方:夏威夷。北京是我常去的地方,谁叫它是中国的硅谷呢;北京也是我个人最不愿意去的地方,雾霾,堵车还有时而浮躁的创业空气。到台北,是受台湾《数位时代》杂志邀请出席他们举办的年度创业大赛做嘉宾评委;去海口是参加海南创业节;到夏威夷是受本地孵化器,也是TechCrunch近期评出的美国孵化器20强之一, Bluestartups的邀请参加East Meets West大会。 台北,海口,夏威夷,从你到达这些城市的第一天起,你就会不由得说,这里真的很安逸。

三个城市,不同的文化,相似的安逸,也面对着相似的创业“困境”。

也许在这里,你不应选择创业

在台北曾看到过一个数据,说不占少数的台湾创业者的创业初始资金是来自于自己家。台北的不少年轻人的上辈就职于台湾的大公司,所以他们大多有还算不错的家庭环境,所以他们不需要太多天使投资人。 这看似好事,但其实并不完全是,因为天使投资人往往是创新的驱动力量,而台北创业者的现状从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天使投资人的存在价值。

我在海南,那里的大众平均收入虽然不能算太多,但是相比于当地的生活成本,生活也可以过得悠闲自得。海南创业也缺投资人。而投资人缺乏的原因更多是因为本地的互联网基因太少。天涯论坛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传奇,它诞生于海口。可惜天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跟上这些年互联网变革的步伐,没能为海口撑起创业的大旗(相反,因为蔡文胜的所在,我们看到厦门创新力的崛起)。在海口,好友天涯原总裁李胜兵给我介绍好几个原天涯的员工,他们都在创业,或在网上卖水果,或做标准化家庭装修。他们从零做起,每个项目都很务实,但是面对在北京的同行们不断的融资,纵使他们的心态很好,但不得不面对海口被主流投资人/投资机构遗忘的无奈。

而夏威夷,“缺钱”的原因又有不同。创业者和投资人就像鸡和蛋。夏威夷远离美国本土, 离硅谷大概6个小时的飞机,投资人不会常去;而夏威夷因为是旅游胜地,本地的生活成本很高,对于要省钱的创业公司来说并不是理想的选择。当然,夏威夷孵化器的负责人Chenov对这一点并不认同,她觉得6个小时的飞机到硅谷并不算长途(想想北京到上海的高铁也要5个小时),而夏威夷创业的成本她觉得实际上比旧金山还稍微便宜些。

初创公司最需要的除了钱之外,还有人才。三个地方的人才储备最优的是台北,但是不大的生活压力让台湾的年轻人失去创业的狼性。(我常常举一个例子,如果说开咖啡店,内地创业者从一开始就会想开连锁店,不管是不是可行,梦会做的很大;而台湾创业者会选择开一家精品咖啡店就好。)夏威夷有夏威夷大学,虽然不算一流,但是至少还有些人才资源;海口的这方面是相对最弱的一个。

也许,在这里,你可以换个心态创业

那么这三个城市的创业者他们该做些什么?和三地本地的创业者,媒体还有孵化器运营者交流,他们不约而同地都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这三个城市的核心产业之一应该是旅游。比如说夏威夷,在这里你会发现有非常多的日本游客,所以日本餐厅和日文服务随处可见。而据当地的朋友说,这一两年,中国的旅客越来越多,他们对夏威夷的本地资源的需求和和本地信息的了解需求也越来越大。怎么服务好中国旅客,相信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同时夏威夷非常国际化的文化氛围和其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也会给很多市场持续开发的机会。

还有一点我也非常认同,创业不应该总是和苦逼的地方搭配在一起。在大的城市有成熟的市场和完全的创业产业链。但是在那里,创业者也会面对更多的诱惑,而可能变得更加浮躁,甚至于放弃对产品本身的关注。而当你和你的团队面对大海和蓝天白云的时候,相信你们会更加关注产品本身,也更有灵感去做出更好的产品。此外,在海口和台北我也看到了另一个潜力市场,说大了就是O2O,说直白点就是把台北和海南本地的优质的特产比如说本地水果和海产卖到各个地方。海口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就是它把自己称作“候鸟型”的城市,因为每年都有众多的人们从北方到海口/海南修养几个月过冬。所以这也催生了一个比较有意思行业:房地产。我的一个朋友做了我房网,就是抓住这个市场,让外地人更方便的在海南买房,现在已经是海南的第一大网上买房平台。

因地制宜,不是每个地方我们都必须把互联网的行业趋势,什么虚拟现实,物联网等等都放在嘴边。本地没有这些创新的基因,硬加进去没有意义。这里有旅游,有农业,有房产,这些传统资源实际还有许多地方可以被互联网思维去开发。对创业者来说这些地方也许不是一个长期发展把公司做大的地方,但也非常有可能是公司初创时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