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3203501

在发布会前夜,小米终于借并购拿下了第三方支付牌照。

最新的工商备案信息显示,捷付睿通于2016年1月20日完成了股权变更,变更后,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持股65%,呼和浩特市盛银和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2%。雷军则成为了捷付睿通法人代表和董事长,公司最新注册资本为1亿元。

在今年一月,就有消息称小米用6亿元的代价从捷付睿通手中拿下了支付牌照,进军互联网支付领域,但并未得到小米官方的确认。这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最初是由呼和浩特市盛银和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亿元人民币组建,并运营着旗下第三方支付系统“睿付通”,可以开展全国范围内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业务。

借着Apple Pay入华的东风,小米此举也引发了市场的猜测——小米Pay果真要来了吗?

事实上,小米在金融领域的野心由来已久。早在2013年底,小米就低调注册了北京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投资方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经营项目包括电子支付技术、支付结算技术及清算系统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但在中国,非金融机构从事支付业务必须拿到央行下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如果没有牌照,那么公司的业务开展就只能针对技术服务,无法直接涉足支付业务本身,这也是小米支付业务开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按理来说,小米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应该并不困难。但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央行突然全面收紧了牌照的发放。而去年第三方支付领域的恶性竞争也让央行下定决心好好整顿,并陆续吊销了数家企业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因此,不少企业会选择通过并购已经拿到牌照的公司,其中最为知名的案例是2014年年底,万达集团与快钱签署战略投资协议,拿下了这家全国排名第四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控股权。在移动支付的入场玩家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迟迟拿不到牌照的小米通过并购“曲线救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除了支付,小米在征信领域的布局也正暗中进行。去年11月,只对小米手机用户开放的“小米信用”正式开始内测,小米信用600分以上的用户,就可获得小米金融的贷款额度,如果信用达到680分以上,还可以享受优惠的贷款利息。

但与第三方支付一样,征信业务同样需要央行颁发的征信牌照——去年1月,央行发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并要求包括阿里、腾讯和拉卡拉在内的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然而6个月的准备期过后,牌照并没有如期下发。

随着今年2月央行暂停了征信牌照的申请,对于民间征信的种种猜想也逐渐归于沉寂。

拥有庞大的用户数量和黏性,是小米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最大优势,但可能小米自己也没料到牌照的“难产”成了业务发展的掣肘。在此次并购之后,小米总算拿下了觊觎已久的第三方支付牌照,而此前对小米在金融市场的种种猜想——比如小米Pay,或许也将很快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