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stark_4.jpg!heading

不久前,张小军带着他的产品视亮相了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站,他们研发的增强现实引擎EasyAR与AR浏览器“视+”入驻了智慧城市展馆。这款AR引擎能够帮助开发者制作各种各样基于手机和平板设备的AR内容,而视+AR浏览器则是展现这些内容的载体。今年年初,他们获得了4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

当然,并非拿着手机随便对着一个东西拍就能把它“AR化”,基于图像识别开发的AR内容会被录入系统的数据库,当用户通过视+浏览器扫描对应的物体,比如一幅画、明信片甚至是一罐可乐时,对应的内容才会被呈现出来。

“EasyAR的使用门槛并不高,我们希望即便是普通用户也能用它来制作AR内容。”创始人张小军告诉动点科技,“但具体的内容还是看开发,内容和交互越复杂,需要的开发成本也就越高。”据他介绍,EasyAR提供了对Unity3D引擎的完整支持,也加入了动态识别目标加载,H.264硬解码、AR场景录屏、本地识别目标1000个等开发者常用功能。而这些内容必须要通过视+浏览器才能播放。实际上,这个App已经具备了一点社区的雏形,用户可以在这里分享自己创作的AR内容,不过就目前来看,这些内容还是显得有些粗糙。

ar

张小军也表示,尽管开发工具面向所有人,但目前它的主要受众依然是B端客户,这些客户希望借助VR技术来营销自己的商品。在今年初,视+于农业银行合作推广了他们发型的猴年纪念银钞——当用户把镜头对准纪念钞时,上面的孙悟空就会动起来。“在销售现场就会有工作人员演示这个功能,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张小军说。实际上,像纪念钞这样的纸片材质被应用在很多营销场景中,张小军想到的下一个场景是名片。他觉得或许企业的销售人员可以在自己的名片上加入一段AR视频,用来向客户做自我介绍。

另外,他们也会为一些品牌客户开发定制版本的App——如果不这样做,那么用户必须使用视+App来浏览AR内容,一些大品牌肯定不会接受。同时,视+也会提供基于AR的营销方案,他们曾为奥迪、百威等品牌定制开发了线下的AR营销活动。

实际上,为企业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营销方案也是目前被市场认可的一种商业化策略。即便是普及度更高的VR,在盈利模式比较清晰的VR游戏之外,大部分VR内容的变现还指望不了C端用户。如果说VR遇到的问题是设备普及率低的话,AR则面临着内容的匮乏与单薄。至少就目前来说,大部分AR内容的表现相当单一,尤其在交互方面——这可是AR技术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大部分用户尝试AR内容只是为了“过把瘾”,很难产生粘性。

“相比VR,AR内容开发的难度与门槛都要高一些,技术也没有VR成熟。”张小军说,“针对儿童的早教内容算是个特例,我们在这里也有一些好的探索,因为相对于成人,儿童更容易被这种新鲜的东西吸引。”此前,视+曾与一些早教机构和出版商合作推出了一些基于AR内容的早教读物,孩子们可以在黑白画册上涂色,接着用手机把它们变的栩栩如生。

DSC_0574

张小军为自己的名片制作了一段AR视频

“我觉得至少在近两年,手机还是AR的主战场。”张小军说,“现在真正在做AR眼镜的也就微软和magic leap两家,他们的产品也都还没出来。而且AR硬件的消费门槛肯定会比VR要高,真正普及开来时间就更长了。另外,这种动辄数十亿美元的高额投资也不是大多数机构都有能力去做的。”张小军认为,在缺少硬件标准的情况下,开发者们根本无从下手——在他提到的两家厂商中,微软目前仅仅公布了Hololens的开发者版本,这个硬件的售价高达3000美元;而magic leap在几段刷爆朋友圈的视频之外,也还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产品落地。在他看来,限于开发成本、产品普及与用户接受程度等多方面原因,基于手机的AR内容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张小军认为向开发者提供类似EasyAR这样的开发工具是一种不过的商业化路径,此前,开发者们通常使用高通的 Vuforia 引擎和Metaio引擎,但Vuforia后来被高通卖给了 PTC,Metaio在被苹果收购后就关闭了服务,这给市场留下了空白。在国内,除了EasyAR,真正大范围投入应用的AR引擎只有HiAR与幻视等几家,竞争并不算激烈。

当然,即便是手机AR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除了内容的单薄,功耗问题或许会成为一个阻碍——由于较高的性能消耗与长时间开启镜头,使用AR内容时,手机往往会变得很烫。“这算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难点。”张小军说,“但我觉得真正代表未来的还是AR技术,因为VR只能算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但AR则是一种新的交互方式。”

不过目前,AR技术还仅仅走在发展的初期,想要像微软在去年E3展会上那样用AR眼镜玩Minecraft似乎还得等很长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Pokémon GO或许就是个鲜明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