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8 6.46.22

经历了2015、2016年遍地孵化器的时代,经历了从拼场地到拼服务到拼垂直化、专业化优势的时代,经历了一波又一波众创空间浮现又湮灭的时代,孵化器、加速器如何在群雄逐鹿的创业浪潮中活下去、赚到钱?ChinaBang Awards 2017邀请到了微软加速器北京CEO罗斌,Innospace+总经理Richard和优客工场合伙人徐彬超,就这些问题与几位聊了聊。

主持人:2015、2016年,这个行业经历了遍地开花的阶段,很多孵化器,五层的楼可能有三层半都是空的,说是要为创业者服务,但是并没有那么多创业者可被服务。三位认为我们经历了这样一段时期后,目前的行业状况是什么样的?

徐彬超:从我们目前的观察来看,从2016年底看整个市场是回暖的状态,包括政策的关注,以及对创业服务的关注,更专业化的关注都是提升状态的,另外这个过程,其实也是筛选的过程。一些从业者或者是非专业性的从业者的退出对这个行业是有一个比较好的清理状态,所以这个行业整体正在朝一个比较好的趋势发展。

罗斌:在过去的将近5年的时间里,微软加速器一共孵化了140家公司,这140家公司每年做两期,每一期是4-6个月的项目,每一期收15-20家公司。我们录取率非常低,通常有1000家以上的公司报名,我们收15-20家,录取率大概不到2%。不到2%的这些公司一定是好苗子,收进来之后,我们可以保证在4-6个月的时间里拿到下一轮的投资,这个比例可以达到93%以上。早期的企业,进来的时候和出去的时候相比,天使或者是种子轮的估值会有4-6倍的提升,A轮的也会有约3倍的提升。拿我们刚刚过去的第8期来说,14家企业,他们进来的时候整个的估值不到7亿人民币,出去的时候估值超过29亿人民币。所以,创业公司整个的品质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没有看到太多所谓的寒冬,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创业环境在变好,整个创业的人数上面来说也越来越多。

主持人:目前做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公司,事实上很多还是在走二房东的模式,很多孵化器和加速器在倒闭的时候都没有想好到底应该怎么赚钱。我们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Richard Tan:INNOSPACE+关注的项目主要处于种子轮到天使轮之间,这样的阶段意味着我们在“投人”,不是在“投项目”。我们以场地作为抓手,对想申请加入的公司进行筛选,判断其是否是我们可投的项目。如果有可能,我们就接受他们的申请,让他们进来。进来以后有一个三个月的观察期,在这三个月里面如果觉得他们发展的不错,整个创办人还有团队蛮有想法的,整个运营都比较可以,我们就会投,让他们加入我们的集训营。如果不行的话,就让他们去另外一个众创空间,甚至是一些政府的孵化器。我们在空间里的项目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水准。就具体的空间来说,我们不是说必须填满,而是保持一个80%-90%的入住率,然后从中找到好的项目来进行孵化。……一些其他的企业聘请我们来帮他们海外的项目做加速,有企业让我们帮助他们做内部的创新等等,他们也付一些服务费,但我们还是以投资回报为主,支撑整个孵化运营方面的成本,还有一些服务费来支撑,是这样的情况。

罗斌:其实微软加速器在中国的创业者之间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说微软加速器是创业圈里的黄埔军校,另一个说法是说进微软加速器比进哈佛还难,去年哈佛录取率是5%左右,而我们只有2%。我们微软加速器不是VC,但是我们用VC的方式来筛选公司。创业者们进来以后我们会对他们进行业务模式的梳理,整个商务计划的再造,整个技术平台的重新打磨,甚至(教他们)招什么人,团队应该怎么做,提供给他们价值500K美金,也就是300万人民币的云计算资源来免费使用,另外,我们的空间4-6个月的使用都是全部免费的,但是,前提是你一定要是最好的企业。

但说到盈利模式,你看看北大清华是赚钱的吗?教育工作者培育嗷嗷待哺的学子的时候,不能把赚钱放第一位,要把未来放第一位,要培育最好的团队,使他们适应未来,这才是第一位的。

主持人:微软、INNOSPACE+和优客工场有没有可能在未来走更加垂直化和专业化的道路?

罗斌:微软加速器是微软的一部分,是个与计算和效率软件相关的公司,今天看微软,微软首先是个云的公司,其次是个拥抱开放源代码的公司,另外也是真正讲究服务的公司。从这些点来看,和云相关,和企业计算相关,比如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这些所有的技术方向,这都是我们在行的方向。

Richard Tan:INNOSPACE+有跟西门子一起合作工业4.0的加速计划,也与宝马有针对车联网方面的一些合作,还跟3M在新材料领域有一些合作,要帮助那些技术含量比较重的项目深耕细作、寻找资源,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蓬勃发展起来,这些部署都是必要的。

徐彬超:就众创空间来说,我认为它们可能会走向两个方向,一个是刚刚我们两位同行说的专业化,专业领域垂直化的、小而美的方向,另外一个是跨全国甚至是跨全球的,增强协作能力的方向——这就会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在这个规模效益下,就像我们优客工场做的,目前我们已经在18个城市有66个空间,国外还有4个,预计今年到明年的时候我们会有100个空间,甚至国外会跨10个城市,带来的效应可能是规模化的,同时会有品牌的整体输出。我们认为会有这样两个方向,而优客工场走的是后一种。

主持人: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孵化器,叫YC,它不提供任何的线下场地,只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三位认为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之下,YC的道路适合中国的孵化器进行模仿吗?

罗斌: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知道YC这个孵化器?其实人数并不多。YC是硅谷一个比较成功的孵化器,但是他做的特点也非常地独特。这种模式在中国是不是适应?从今天中国知道这个孵化器的人的数量来看也许就能说明一些问题。举个例子讲,我们如果把创业孵化整个事情看成是抚养一个小孩,从他生下来到长大的整个过程来看,也许孵化器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幼儿园,而小学或者中学的教育就有点像加速器了。那么YC就很像是上完了学,学完了主要的内容以后,再上一个所谓的课外辅导班。

YC自己正好是在硅谷地区,他可以找到的这些公司比较多,课外辅导班如果能找到一个很好的老师给你辅导固然很不错,但是通常这种模式更加一对一。但是加速器、众创空间都是一群专家同时辅导一定数量的公司,这就是规模化效应。YC的模式,我个人认为,在扩大的能力上还是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们自己并没有想把微软加速器铺遍中国及其他很多地方,我们还是想起一个引领的作用,可以跟诸位,一些众创空间一起,把我们的经验分享出去,把我们成功的公司跟大家共享。因为公司的成长过程其实都是需要上小学,上幼儿园上托婴中心等等,只不过我们在各个过程里面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主持人:优客工场今年1月刚刚获得了4亿元的融资,请问优客工场准备如何利用这一笔融资?

徐彬超:是的,1月份我们做了B轮的融资,此时我们已经经过了快两年的发展,希望能对自己进行一个优化。首先,我们希望能够夯实自己的服务,同时拓展市场,在规模效应上更领先一步。其次,我们也希望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全球化、全国化的协同办公的分享平台,因此我们可能会在智能办公、智慧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本身上面投入更大的比例,一重一轻都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