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众创新创业的时代,似乎“人人都可以当老板”,每个人都在摩拳擦掌。

据创业黑马和搜狗搜索共同发布的《2017 年中国创业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7 年关于“创业”的搜索量更是超过6000万,将近 2012 年搜索量的 3 倍。不过这场“全民运动”并不容易,伤筋动骨、人才两伤是常事。特别是一个新风口的来临,很容易引起随大流的狂潮。说到“话题之王”,现在的 AI 当之无愧。2016年开始,AI 领域涌现大批热钱,这吸引了大量公司进场。近两年,AI 领域公司总量虽多,但在技术研发和落地过程中,很多公司被淘汰。那么,新风口下的故事怎么讲?AI 创业该怎么创才可以走得长久?

在 CES Asia 2018 期间,约肯机器人的 CEO 李之勤、Roadstar.ai CEO 佟显侨和百芝龙总经理叶伟一起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分享。上诉三家公司均获得了亚洲顶级科技盛宴的 CES Asia 2018 官方大奖——亚洲消费电子展初创企业奖

乔布斯曾表达过一个观点:用户其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产品,他们是等到企业把产品做出来之后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这个观点是对满足需求和创造需求的一个讨论。那么,创业公司是满足需求还是创造需求呢?对此,李之勤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其实需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判断。但我更偏向于企业将概念转化成产品给到用户。概论落地需要引导客户,同时,你也要实用。这样的创新与大胆很符合初创公司的特点。”不过,叶伟更偏向寻找痛点,挖掘、并满足需求:“其实初创公司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客户也不知道要什么。这时候最重要的是,找到客户的痛点,所以初创公司要和客户坐下来聊。”可见,大家公认为找到市场痛点是初创公司成败的关键因素。

那么,具体怎么找痛点?李之勤分享了约肯机器人的经验:“我们做水下消费型机器人。以前水下技术的是工业化的,体积大、价格贵。现在,我们让这些机器人去除复杂的工业化功能,变得易携带,价格更亲民,外形美观且实用。同时可以满足一些客户群体如潜水员的需求。同时,我们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越南这些发展中国家,水域发达的地方都有这个需求。”叶伟认为:“初创企业要找到被忽视但是真实存在的市场,而且还要了解这个市场的所有情况,最后就需要看自己公司的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能不能将其商业化,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了解市场是一个初创公司该有的素质也能力,叶伟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有人研究用 App 去控制酒店的窗帘,我们觉得这不是刚需。酒店本来服务已经很好了,客人还需要去下载 App。所以这是多余的创新,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客户身上。”

当然找到了市场,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娃娃”。有的创业公司想做的事情太多,但是往往因为资源有限而捉襟见肘,结果并不喜人。就像有的 AI 公司集合深度学习、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为一体。这看起来很酷,但实际上却有危险性——杂而不精。有“我觉得创业公司不要想一上来就做很大的事情,要找好突破口,然后和消费者聊,接受反馈,以便做大量的准备。这是一个需要深刻看待的问题”佟显侨说。

在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后,初创公司将面临第二场战斗——行业竞争。AI 是一个香饽饽技术,初创公司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大公司也是不甘示弱地加紧步伐。想要脱颖而出或者存活下去该如何自处?“很多初创公司认为有了技术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技术门槛很重要,但不是全部。企业最终是要将产品面向市场,接受大众的检验。所以技术和服务、价格都是考验。”的确,初创企业应该以更高的高度去考虑竞争问题,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初创公司最终都要接受产品的检验,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在产品方面的话语权则是稳当的市场地位。

对此,叶伟也表达了他的观点:“第一,没有公司天生就是巨头。其实不顾一切创新的创业公司,有时候会有更多的机会;第二,你在创业之前,得想清楚能不能创业。渠道资源、技术资源、销售资源,当你真正想到要去做这家公司的时候,你一定是要把这三件事都要准备好。”

如果一个创业公司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那么独角兽的地位则可唾手可得。“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这可以用来形容竞争的差异化。大公司在资金资源方面都很强,创业公司无法比拟,凡事可以在一个细节点上做到很强。慢慢地,小公司也可以变大公司。”就像成人都是有小孩成长而来,佟显侨相信踏实的成长会带来更多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