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宽带资本(CBC)成立于 2006 年,10 余年来专注于 TMT 行业股权投资,目前管理多支美元及人民币基金。宽带资本的投资项目涵盖从成长期到成熟期的各阶段,投资组合包括企业级服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技术和数据驱动的领域,旗下各基金累计投资一百多个项目,目前已投资世纪互联、东方明珠、朗新科技、分众传媒、美团点评、LinkedIn China、Airbnb 等国内外企业。

“投资这个事情有很多需要总结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交了很多学费。”宽带资本合伙人刘唯笑了笑说。

言语之间,很多画面像老电影一样在他的脑海中开始播放。从这栋陆家嘴高楼的 41 层往外看,视野广阔,繁华异常,但却寂静平和,这就像此时刘唯的心境。在投资领域摸爬滚打十几年的他,对自己的审视依旧非常严格。如果说满分一百分,刘唯给了自己的投资生涯一个及格分数:“我觉得顶多七八十分,就是说能及格。”

刘唯在投资和通信行业工作了 20 余年。2006 年,此前一直是通信技术人的刘唯加入宽带资本。从做技术到投技术,他希望技术更大程度的发挥力量,这与宽带资本锁定的技术和数据驱动的领域十分契合。十多年来,他领导了对七牛、秒针、小 i 机器人、青藤云安全、喜马拉雅、第一财经等项目的投资。

激动到平和,投资人也有心路成长历程

“我相信所有的投资人都会经历三个阶段:开始很新奇,随后变得保守,最后心态平和。”刘唯把这十几年的投资生涯总结为三个成长状态:

刚开始做投资的两三年,因为可以接触到很多新的、前沿的东西,刘唯处于激动异常的状态。“但是投完项目以后会发现,投资有固有规律,项目成长也有固有规律,甚至项目的成功也有一定概率。所以当你在投资时,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堆麻烦。”经历过兴奋状态后,刘唯也曾碰到过项目发展远低于预期,甚至最后死掉的情况。“整个人进入比较保守的心理状态。我经历过一段相对沮丧的周期。”现在想起来,刘唯也比较感慨。但当你经历过成功和失败的项目以后,就会进入一个平和的心态。“你会觉悟投资是一个长周期的事业,所以不能寄希望于短期的利益暴涨。公司成长有周期性,好公司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投资最重要的是基于理性思考。”经过激动和保守的心理状态之后,刘唯对于投资,已经是平和中带有非常敏锐的理性思考。

而平和的心态与理性的思考对于投资 To B 的企业来说,其重要性往往不言而喻。刘唯偏投技术和企业服务方向,这也决定了他有一套“理性判断、耐得住寂寞”的投资风格。“企业服务的成长周期比较长。成功的项目可能起码得五年以上时间才能跑出来。很多项目,从接触到现在,我可能投了很多年,到现在还没退出。”刘唯认为,To B 的投资没有这么多的快钱、热钱,要静下心来等。不过,等待数年的时间本来就是一场赌注,那么最开始你选择押注哪家对输赢则有决定性影响。“企业服务方面,我会基于自己过去的经验思考、判断。完全靠感性认识想要做好企业服务的投资很不容易。”

这样的思路在对小i机器人的投资中可以得到完全的解读。

2013 年,宽带资本投资了小i机器人的 A 轮。那个时候,所谓的人工智能风口还没吹起来,刘唯的选择是基于对过去技术发展历史的认可以及对未来技术发展曲线的判断。“那时,语音识别技术已经有很大的进步。 科大讯飞、Siri 等都开始有应用场景落地。其实,NLP 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语音成为一个入口级的应用,肯定是个长期方向。“对于大背景的判断,让刘唯对这个语音识别领域很有信心。

不过,其中的风险也非常明显。“短期之内怎么商业变现目前确实还不明朗。”他说。当时他就觉得,NLP 用在开放式场景如 Siri,效果非常差。不过,他坚信语义识别技术用在限定场景下,之前担忧的难题是有望得到适当地解决的。这个时候,选择做智能客服方向的小 i 机器人无论是在团队经验背景、应用场景等方面都合宽带资本的“胃口”,刘唯赶紧“下手”。

投资小 i 机器人以后,宽带资本没有做甩手掌柜。“我们的投后服务基本宗旨叫帮忙不添乱。”对于投过的项目,宽带资本提供专业知识、行业资源和经验。“我日常会看很多新的方向,新的技术点,很多有趣的事情,沉淀下来的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也会去和项目管理者沟通。”他说。

据刘唯介绍,小 i 机器人是他参与较多的一个项目:“基本 1 到 2 个月,我一定会跟 founder 碰一下,在商业模式、战略拓展等大方向上和他们探讨一下,但是日常经营决策的核心管理是团队为主。”他回忆道:“其实小 i 这么多年,无论是做成企业级产品或是提供云服务功能,它都有这个能力,但是就看你怎么来确立自己的策略,这一点我跟团队有过特别多的沟通和讨论。”

怕风口的投资人?

而事实证明,刘唯之前的判断没有错,近两年人工智能的热潮起来了。有人说人工智能风口来临,于是很多人都在进入,而早就布局这个领域的刘唯却“小心翼翼”起来。

“我怕风口。”刘唯曾经在多次采访中都表达过这个观点。“很多风口往往是指迅速起来,一年半载就跌落的情况。这和技术服务或者企业服务的周期是不相符合的。很多技术起来有长期的价值,会产生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影响。就像云计算改变了整个 IT 的结构,AI 对效率和体验的颠覆。”他喜欢用 Gartner 曲线来解释这个道理:“技术发展初期上来是一个大泡沫,后面会有一个巨大的降幅,再慢慢开始真正产生商业价值,一步步稳定拉升。这个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都会出现成功的创业公司。但这和风口并不是一个概念。”

“风口其实就是说市场热度一下炒起来了。但实际合理估值和市场价格发生背离的话,对创业项目来说未必是好事。当资本迅速抽走以后,这个行业短期之内没有办法支撑。”刘唯不愿意将很多现象描述为风口,但是目前市场的确会大力吹嘘捧红很多风口。对于投资人来说,风口抬高项目估值也许是好事,但是长久来看却未必是好事。“短期之内项目估值起得很高,我不会反对这个事。但是长期的发展就令人担忧了。”他说。

所以,“怕风口”的刘唯和宽带资本并没有在近两年的 AI 浪潮中去挤破头地抢项目。“我们是精品策略,我们的投资阶段总体来说是属于成长期项目,投资规模会大一些,所以不希望我们的失败率太高。”刘唯表示并不会为了投资而投资:“不是说 AI 有很多子方向,每个方向我一定要去布局。”但是同时,如果看好一个 AI 细分方向,刘唯也会系统地去寻找项目,并选择最适合的标的来投资。 

而这个“适合”的界定,除了行业、领域发展的判断,还有对创业公司团队实力的衡量。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投资人,刘唯也曾经偏爱技术团队,也许是那种踏实的氛围可以引起技术人的共鸣。不过,他表示 “技术、产品和商业化一定要做个平衡。其实最后企业服务交付的不是技术,是产品。”他说。

技术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很多人却以为这是唯一的竞争力。事实上,只有靠技术和产品的共同支撑,才能变成市场的领头羊。“能否走到这一步其实是靠的市场能力,很多人是走不过去的。现在独有的技术肯定是不存在的。 从云计算底层的软件定义网络,再到大数据里面,到人工智能计算的框架这些很多都是开源的。技术上没有绝对门槛,但是技术到形成有竞争力产品的话本来就是个门槛。 ”他说。

刘唯用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概括了市场上大部分创业生态的现状——“中国写代码的人有的是,但是做产品的人不多。”所以,对于投资人来说,最大的挑战或许是如何找到既会敲代码,又会做产品的团队。而如果你要问刘唯,怎么样找到这样的团队的话,他会回答他也在摸索。就像他曾投资了较好产品能力的公司,但是却发现这个产品要从满足 80% 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增长到 90%,非常困难。这 10% 如何增长,是刘唯或者更多投资人仍然在思考、探索的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