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心慌、紧张,Susu说她快崩溃了。

春节假期前的疫情让Susu在焦虑恐慌中度过,假期看到小区有个男人在大声喊叫,直到警车开过来才被制止。还有不少人因为假期无事可忙,在家拍着各种小视频自娱自乐……

2020年的开端,新冠状病毒疫情之下,无论是疫区的病患、医护人员还是因为害怕感染自我隔离在家的人,在心理以及身体上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出现应激障碍以及创伤性应激障碍、抑郁等问题,甚至会影响到现在以及以后的日常生活。

简单心理、壹心理、本义心理、以及国家各级心理机构也都开通了公益心理热线,对被隔离在医院以及自己在家隔离,心理焦虑紧张做一定的心理疏导。

看新闻呼吸困难

“我发烧了,你赶紧起来打扫房间,然后我打120隔离。“Susu的妈妈说。

大年初一早上,Susu被妈妈的话吓醒了。Susu赶紧起床,按照她妈的吩咐收拾房间。中午,Susu 已经紧张到不能吃饭,她妈在这时告诉她,发烧是骗她的。

“为什么要骗我?”

“我不骗你,你会这么听我的话吗?”

Susu的妈妈冬天经常咳嗽,如果发烧了,Susu也不会觉得奇怪。这个“谎言”成了点燃Susu紧张的导火索。

因为看疫情新闻带来紧张焦虑,看到新闻呼吸困难,担心自己被感染感到无法呼吸,甚至没有食欲。这场心理焦虑直接导致了Susu的身体出现问题。去了社区门诊,医生检查过后告诉她,血压不正常,最近不吃饭导致了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贫血。Susu的紧张表现有些严重。

而她这么紧张的原因源自于大学期间因为流感被隔离过,当时Susu被吓到了,虽隔离三天并不是真的得了流感,但也在那时给她留下了心理后遗症。

不止是成年人,在动点科技的采访了解中,也有10岁的小学生放假在家,担心被感染、晚上出现恐惧失眠的情况。从事心理学习工作的小姨在家与小朋友视频聊天,告诉她每个人都会害怕,应该与害怕学会相处,同时让小朋友通过运动的方式消耗体能,促进睡眠,来缓解她的紧张恐惧情绪。

湖北心理热线的团队的心理咨询师杜洺君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国谈到:“目前形势下,一个很重要的心理趋向,「疑冠」(怀疑自己得了新冠)的人变多了。有的人怀疑自己生病,会把自己隔离起来。当他处在单独的一个空间里面,孤单、恐惧和焦虑会到达高峰”。

Susu与十岁的小学生的表现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应激反应。

应激(Stress)指的是当一个生命体所面对的事件(比如此次的疫情)打破了自己的平衡和承受能力,或超越了自己的应对能力时,所产生的一种应对这个事件的反应模式。而当过多消极情绪和压力不断积累,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时,我们会逐渐失去对现实的应对能力,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免疫系统。

本义心理联合Fancy Realm在假期延长期间推出了喜马拉雅的公益直播活动,在活动中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带领大家做情绪方面的放松以及通过冥想等方式,缓解因疫情带来的紧张焦虑。

Fancy Realm创始人、心理咨询师Fiona告诉动点科技:“直播活动主要是解决大家的情绪焦虑。现在所产生的情绪问题主要是有替代性创伤和应激反应导致的,当这些压力减小的时候,出现的情绪问题就好有好转了。”

本义心理创始人、资深心理咨询师薛艺录制了关于疫情防护的心理公益课程,开通了关于此次疫情的树洞答疑,为用户提供情绪心理方面的问题解答。薛艺认为,疫区的心理咨询与汶川地震这类灾害对受灾者当时以及后来的心理都会留下相应的“后遗症”,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他们之后的日常生活,产生紧张,睡眠紊乱、失忆创伤性应激反应。

灾难性心理创伤的影响

“我是抑郁还是过度焦虑?”

这是Cindy见到薛艺问的第一个问题。

汶川地震同样给在震中的幸存者Cindy留下了创伤性应激障碍。睡眠紊乱、恐惧、紧张焦虑等症状在一年之后影响了Cindy的工作生活。不止是对于灾情中的人,灾情同样会影响到前往帮助的心理咨询师。

在非典中感染病例的患者,在身体治愈后仍然留下了身体以及心理方面的后遗症,有的因为得了严重抑郁症自杀。有微博用户在关于疫情下心理防护话题中写到“自我封闭下的生活保障和心理疏导和战疫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更急迫。这是一场综合考试,不是单一命题。疫情已经得到足够重视和控制,接下来就是心理建设和生活物资供应和保障。”​

本义心理创始人、薛艺告诉动点科技科技,在心理咨询中,当心理咨询师“一腔热血”去帮助疫区的来访者时候,对咨询师的咨询时长以及系统培训经验也有一定要求。当心理咨询师解决不了来访者问题的时候,心理咨询师会产生一种无力感,而这种无力感也会影响到咨询师的心理甚至会因为无力帮助而改变心理咨询师未来的职业走向。

正如薛艺所说,前往一线帮助的咨询师和接听公益热线的咨询师们在拥有帮助来访者发心的同时,也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避免给来访者“添乱”,甚至影响自己的心理,留下心理障碍。薛艺认为:“面对这种灾情下的心理咨询,对于疫区中的来访者,心理咨询师可以用陪伴和倾听以及躯体放松的方式给到来访者最大的帮助。

陪伴、倾听以及心理危机干预

在湖北省开展的心理援助热线接到的心理援助中,既有一线医护,也有新冠病毒感染者及家属,但绝大多数是被疫情所扰的普通民众。热线接通时,他们可能刚刚脱下防护服,可能正奔波在照料亲人的路上,可能已独自隔离多日。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危机干预热线“心心语”开通了24小时服务。据中心2月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疫情出现以来的热线求助中,“疫情期间的现实问题解决(买药、出行、诊断、就医、食品口罩等的供应)”高居求助民众“关注问题排行榜”榜首。

有抑郁症患者打进湖北心协的热线,称自己每隔一两周就要到医院拿处方药,现在药快没了,不知该怎么办;有肿瘤患者向咨询师求助,说要定期到医院化疗,现在去不成了;还有老年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糖尿病,现在复查也断了。遇上这样的情况,心理咨询师会尽力为求助者提供帮助,如果对方就诊的医院与湖北心协有合作关系,她就会帮忙把电话转过去。“但更多的时候就是建议他们打110或者120。”

薛艺介绍,在咨询过程中,根据来访者的情况,还可以通过认知和行为等心理干预等方式。“和日常心理咨询不同,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危机事件发生后,对人的心理、行为、健康以及社会恐慌进行非常规的心理学处理。”

1月27日,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发布了《“新型肺炎”心理危机干预(武汉建议)》(下称《建议》),表示有效心理干预的基础包括:政府疫情通报公开、透明、及时;保障医疗物资和市民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保障运行城市功能人员的交通;保障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建议》还呼吁,面对“如此重大的社会危机,必须政府先行”。

“灾难过后,才是真正的处理大量心理问题的时期。”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康复部主任汤珺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心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在安抚大家当前情绪的同时,培训心理治疗师如何处理灾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