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瑞幸咖啡事件和中美关系紧张影响,中概股在美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不确定性。近期,百度、携程等多家中概股准备赴港上市的传言不断,而网易、京东将在6月份登陆港股的消息已经敲定,中概股或许将在不远的未来掀起一波回归潮。

中概股将如何回归?

中概股上一波回归潮是在2014年~2016年间,例如分众传媒、360私有化后登陆A股都是当年的大事件。从2011年在纽交所上市,到2015年以相当于发行价五倍的价格私有化退市,再到2017年借壳江南嘉捷回归A股上市,360公司是中概股回归的典型案例。促使360回归A股的导火索是2014年发生的“棱镜门”事件,在那之后,各国政府都更加重视网络安全,360作为一家“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安全公司”身份变得尴尬。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将360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360回归A股更显得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决定。

随着贸易摩擦的风险因素加大,中概股在美股面临的挑战也在加大。5月19日,纳斯达克关于修订上市规则的提议已经提交了SEC,修订规则主要是对部分国家公司的上市标准收紧。同时,纳斯达克对公司的审计质量、审计机构资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来说,中概股从境外回归一般要经过私有化、拆VIE架构和国内上市、挂牌新三板或借壳上市三个流程,回归路径总体分为独立上市和借壳上市,回归市场目有A股、港股和新三板可供选择。与私有化回归A股相比,赴港二次上市的速度要快一些。以360为例,从私有化成功至A股挂牌,经历了一年7个月,如果算上筹备私有化的时间则更漫长。

目前,港股允许以大中华为业务重心的公司,保留VIE架构进行二次上市,相对于私有化退市的方式成本更低,因此更受回归中概股的青睐。具体规定上,港交所破除了对“同股不同权”的严格限制,也明确了二次上市的相关规定:要求创新类产业公司至少两年保持良好合规记录;市值不少于400亿港币,或市值大于100亿港元且最近一个财年盈利不少于10亿港币;发行人需证明其主要上市地,在法律、规则等方面拥有与香港相当的主要股东保障水平。

规则的不断完善为中概股回归打好了地基。2019年,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二次上市更是一次成功的示范:其发行5亿新股,每股176港元,募资资金880亿港元,上市首日便大涨6.25%。

科技巨头的回归进展如何?

在美股市场活跃着的众多科技巨头,近期纷纷传出回归国内市场的消息。除了已经确定下来的网易、京东,其他科技巨头的回归进程到哪一步了呢?

蔚来近日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李斌透露了一个重大信号:蔚来中国具备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可能性。李斌的原话是这样说的,“蔚来中国帮我们打通了人民币募资通道。我们非常高兴引进了几家战略投资者。从蔚来中国的角度来讲,我们当然是具备了在中国资本市场IPO的可能性,后续会根据资本市场,包括中国资本市场的情况做综合的决策。”

美国资本市场对蔚来并不看好。当年,蔚来带着“中国版特斯拉”的光环赴美IPO,目标是融资20亿美金,但最终蔚来被迫将IPO融资额对半砍掉。

6月2日晚间,有业内人士告诉动点科技:“拼多多将确定回港二次上市,并表示确定中金为其保荐人之一”;“拼多多上市团队原计划6月中旬交表,但是不排除提速”。拼多多对此回应称:“我们从未与任何中介机构探讨过这一计划,也未与任何交易所有过任何关于二次上市话题的接触。公司现金储备充裕,足以持续百亿补贴多年。”

5月21日晚,路透发出消息称,百度考虑从纳斯达克退市,以提高估值。不过百度向经济观察网回应称:相关说法系谣言。对于百度来说,回归国内上市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李彦宏曾对外表示,“2005年在美国上市后,百度就立刻和证监会有过沟通,其实十几年来,百度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回到中国上市。”

哪些科技中概股符合“二次上市”条件?

那么,从符合香港二次上市的条件来看,哪些科技中概股能够达到要求呢?

从市值统计来看,目前在科技互联网领域大约有18家中概股科技公司市值折合在100亿港币(约合12亿美元)以上,其中,市值400亿港币以上的大概有12家,包括了拼多多、百度、好未来、腾讯音乐等。

从市值可以看出,科技中概股在美股市场的市值表现很多并不让人满意。携程作为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垄断型老大,市值只有158亿美元,百度近年的股价也持续下跌。

相比较之下,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之后,能够更加贴近亚洲投资者,也更加接近国内消费和用户市场,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说,中概股回国大潮已经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