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成都,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都江堰、九眼桥,还是赵雷那首伤感的民谣,抑或是带不走的圆滚滚大熊猫?除了作为特色经济的文旅产业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成都这座拥有悠久历史背景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正迸发出新金融蓬勃发展的动力。

血液里的金融DNA:1000多年前的金融创新

北宋仁宗年间,当时的四川成都地区还被叫做“益州”。

公元1023年,益州发生了一件对中国乃至世界金融业影响深远的大事件——北宋政府以政府信用为背书发行了一张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时称“交子”。

鲜为人知的是,早在公元956年,“交子”就已经在民间出现。

在北宋初年的三个主要行政区里,货币以不同的形式流通着:铜钱主要流通在以汴京为中心的中原地区;铁钱主要流通于成都平原;而在扬州地区,铜钱和铁钱交叉流通。当时的北宋正处于对外贸易最发达的时期,大量铜钱流向海外。宋仁宗年间,北宋正与西夏交战,导致铜钱泛滥。

由于铜钱、铁钱体重值小,也带来了诸多不便,买1匹绢就需要九十到上百斤的铜钱。在造纸术和印刷术相对成熟的基础上,成都的商人们开始发行一种纸币,命名为交子,代替铜钱和铁钱进行流通。这种纸质印刷的货币替代品,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成本低、可大量制造等优越性。

为了印造发行并经营铜钱与交子的兑换业务,商人们也开设了交子铺。每年丝蚕米麦将熟之时,商人们便用同一色纸印造交子。兑换时每贯必须扣除30枚铜钱,相当于向交子铺支付3%的手续费,这也开创了民间金融的先河。

公元1003年,时任益州知府的张永独具慧眼地看到了“交子”对整个四川地区的金融和经济带来的正向作用。于是决定对其进行严格管理,限定只有成都十六家富商拥有印制交子的权利,交子的发行至此取得政府认可。

交子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

后来的事实证明,交子的使用也确实对遭受战乱的益州经济恢复,乃至当时全国贸易的发展发挥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任何经济形式,都离不开货币的范畴,货币是构建经济活动的基本媒介。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高华声认为,交子的出现是货币发行和流通史上的巨大创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借鉴意义的金融创新。”

由此看来,成都的金融基因已经流淌了1000多年。

西部金融中心城市:2700多家机构落户

作为西部消费中心和西南生活中心,成都境内有30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落户,去年GDP 1.7万亿元,1-2小时经济圈覆盖9000万人口,3-5小时经济圈覆盖西部3.5亿人口。

成都被海内外媒体誉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已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此外,成都还被《经济学人》杂志评为“中国中西部最具竞争力城市”第1名;被世界银行官员称为“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被《环球时报》评为“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第1名、“中国最适宜新经济成长城市”。

官方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底以来,成都市累计签约注册重大项目497个、总投资86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6%、57.7%,引进100亿级重大项目28个、总投资3377亿元,相当于2019年全年的187%、202%。

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成都各类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已达2700多家,其中包括:8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900多家地方金融机构、98家保险业机构、281家证券经营机构;目前,成都金融业从业人员近23万人、2019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1893.7亿元、占GDP比重达11.1%。

在与新经济和金融相关的各类指数排名中,成都占据显著地位,也彰显了这座城市在经济与金融方面的雄厚实力。

在日前发布的《四川创新指数2019》中,成都作为全省创新发展的引领极,以71.68的创新综合指数居于榜首,有效带动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根据报告,成都创新发展水平连续三年高居全省首位,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项一级指标均位列全省第1名。

今年9月底,长城战略咨询首次发布《中国城市新经济十大指标》。根据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瞪羚企业数量、(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年度发明专利授权数、信息和软件产业从业人员占比等城市新经济十大指标综合评估,成都成为仅次于北、上、深、广、杭的中国经济第6强城市。

在今年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28)”中,中国内地已有12个金融中心城市上榜。其中,成都排名上升较快,位居全球第43,较上期跃升31位,排位达到历史新高;而成都金融综合竞争力在内地城市中排名第5,位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之后,继续领跑中西部。

近年来,成都加快建设立足四川、服务西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1036亿元,排名全国第六,同比增长4.7%。本次全球金融中心城市排名,成都金融综合竞争力创下新高,深刻反映出近年来成都金融对外开放持续扩大、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人力资源日益富集的良好发展态势,充分彰显了成都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和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活力与成效。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可以预见,成都将充分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加强与重庆在金融领域的交流合作,协同提升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加快形成特色鲜明、要素富集、功能完善的现代金融产业格局,奋力推动成都金融综合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新经济巨头们的共同选择:100+金融科技企业聚集

位于成都市中心的成都高新区,是科技部首批6个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之一,也是国际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成都高新区现有面积234平方公里,正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企业超14万家,科技型企业超5万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53家,上市及过会公司总数达到41家,聚集各类人才60.59万人。

目前,成都高新区也在着力打造“多级支撑”的产业格局。这里正在形成包含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经济产业、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商贸业等“多极化发展”的格局。

除了通威集团、东方电气、科伦药业等本地老牌企业持续稳定输出实力之外,众多新经济头部企业的入驻也为成都高新区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新动能。

今年9月,继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网易、爱奇艺、快手等互联网巨头之后,滴滴西部创新中心项目、华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项目相继落户成都高新区。

目前,高新区内金融机构总数已达1138家,其中法人金融机构总部45家、有外资背景的机构53家。包括45家银行、90家证券和期货类公司、175家保险及保险中介机构、38家融资租赁公司、23家担保和小贷公司、626家投资及管理机构、7家资产管理公司、81家金融科技及征信服务机构。

国开行四川分行、国宝人寿、锦程消费金融等重量级金融机构都汇聚于此,形成了良好的金融产业生态。

在产业基础与人才储备方面,成都高新区拥有1200家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业企业;配备了245名国家级高端人才、411名省级高端人才、62个省市顶级科研团队。

依托良好的软件产业基础以及丰富的人才资源,高新区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产业。

以新网银行、享宇金服、锦程消费金融 、蚂蚁蓉信、汇安融等为代表,高新区目前已经聚集逾100家金融科技企业,其业务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为核心,涵盖支付科技、放贷决策、量化交易、风险定价等多个细分领域,成都高新区已成为西部金融科技重要集聚地。

同时,成都高新区聚焦金融科技细分领域,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在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赛道积极布局。目前,高新区已培育了新希望金信、数联铭品等金融科技企业,聚集了众安保险、索信达、国家金融IC卡检测中心、保准牛、麦亚信等金融科技头部企业,在细分领域形成了领跑优势。

高新南区面积87平方公里,涵盖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和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

其中,以成都金融城为中心的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总面积9.3平方公里。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位于成都城市生命线中轴,沿锦江两岸,西临益州大道、东至锦华路、北至府城大道、南至天府一街,双机场流量交汇,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位置优越。

在产业发展上,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坚持以金融业为主导、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形成多元融合的产业发展生态。目前,功能区企业总量超过2.2万家,其中,金融及配套机构22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金融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功能区聚焦全国一流的创新金融中心建设,根据金融产业发展特点,着力以资本和要素市场、银行服务、保险服务、金融科技、金融区块链、创投融资为发展主体的金融细分领域,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目前功能区楼宇载体建设全市领先,拥有商务楼宇47栋,其中,超甲级写字楼6栋,占全市比例31.6%,甲级写字楼16栋,占全市比例26.7%,在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中排名第一。

同时,为加快产业发展,功能区为入驻的创新型科技金融企业打造了高品质科创空间——科技金融大厦,目前已建立了孵化器—加速器—总部企业—产业园区的全链条孵化机制,配备了2100平米的企业服务空间,投入运营一年半以来,已吸引了诺安资管、赛富投资、鲁信创投等50多个项目入驻,签约入驻率达到90%,预计整体运营后税收贡献将超过10亿元。

在商圈建设方面,围绕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级新商圈建设,重点发展以个性化、高端化商业零售为主的时尚消费产业。积极打造3大产业功能组团:一是充分利用交子公园生态资源,按照城市发展理念,打造以持牌金融企业、休闲商业为主导的功能组团,二是以TOD为导向,引导商业、文娱和商务办公等功能圈层式布局,打造金融商务总部、现代时尚消费为一体的功能组团,三是依托锦城广场站、环球中心和SKP,引导文化娱乐、零售商业等业态布局,打造一站式游购娱乐功能组团。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成都第二都市级商圈,到2035年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核心商圈。

创投环境占尽天时地利,机构盛赞“超预期”

今年特殊的新形势下,政府工作报告再度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都作为一座“网红城市”,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创业者扎根的地方。

从项目的天使期、初创期到成熟期、产业化项目,成都高新区为科技型创新企业构建了全周期的融资路线图:包含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纯信用与半信用贷款、私募股权基金等,规模从500万到上千亿不等。这种由成都高新区独创的盈创动力模式,破解了双创企业融资痛点,在2017年也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在股权融资服务方面,成都高新区设立了100亿元新经济创投基金、1亿元天使投资基金、3亿元中小企业纾困基金,同时聚集各类股权投资机构626家、注册资本规模逾千亿元。

2019年,成都高新区政府帮助区内90余家科技型企业获得各类风险投资超58亿元;帮助区内44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各类风险投资240亿元;牵头完成并购重组40多起。

“成都目前的创业环境很友好。”创享投资合伙人朱春涛表示,创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方面,疫情后的国内经济恢复速度超出预期。科技发展上,中国投入的资源多、决心大、政策好,消费升级大潮也实实在在地到来了,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东部新区的建设、超预期的政策支持,都在为成都的创业环境提供新的空间。

“在整个西南地区中,成都的营商环境也很好。”最近刚回了趟成都的朱春涛,在拜访了各区相关部门后,也了解到,目前对于创新企业和初创公司,成都市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

腾讯、网易、字节跳动、快手、百度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先后在成都落地,一方面印证了成都的“地利”,另一方面,这些公司也带把一线城市的成熟人才带回成都。同时,成都本地的各大院校不断地培养人才,又有积极的落户政策留住优秀人才,“人和”的基础也是具备的。

“虽然国内各个都市圈和优质项目的竞争都很激烈,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内陆地区的信息劣势、相较优势地区的产业规模化等差距也逐渐被填平。”朱春涛认为,成都本土的创新项目和初创企业在这片土壤上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也很看好后续成都本土的项目在资本市场上一展风采。

朱春涛介绍,主做早期项目投资的创享投资,在成都地区也有投资案例,“有两家成都本土的企业在A股市场为我们带来了10倍和20倍真金白银的回报。”朱春涛透露,创想投资也计划在成都本地设立办公室,组建成都本土的基金。

即便是在疫情肆虐的条件下,2020年上半年,成都市投融资项目数量甚至多于2019年同期。有媒体统计来源于公开信息、部分投资机构和创业载体的数据显示,2020年1-6月成都共发生67起涉及天使轮、A轮、B轮、C轮及以上、IPO以及战略融资等融资事件,而2019年同期的数据为54起。

今年四川新增上市公司5家,目前成都高新区上市企业近40家,新三板累计挂牌企业126家,药品研发公司先导药物也实现了西南地区科创板零的突破。

朱春涛高度肯定了成都的融资环境在西部地区中的优势地位,“从上市公司数量对比成都的人口和市场来看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但发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相信随着本土基金的成长,成都地区的创投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目前,成都高新区也构建了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建立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上市服务专员精准服务、出台证券化全周期扶持政策等。

对于成都部分初创企业存在的B轮、C轮融资难的问题,朱春涛表示,“解决融资难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企业本身的业务数据,二是和后期机构的连接。”

对于成都很多潜心于产品和运营的企业,朱春涛也建议,“埋头苦干之余也要抬头看看诗和远方,清楚资本市场上的路径规划,设计好自己企业的发展规划。”B轮、C轮融资重点在于揭示发展空间,投资机构也很认真地寻找优质标的,企业要把自身的优势展示出来。

而要解决企业和机构的连接问题,还是要和北上广深地区的基金增强沟通,“多跑、多聊、多路演”,抓住机会向投资机构展示自己。

落户就奖励2000万!金融扶持力度空前

近年来,国家层面的金融监管政策放宽,部门和企业都受惠其中。

2012年,成都高新区入选国家首批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2014年,高新区获批成为国家16个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地区、4家高新区企业获批参与跨国企业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2017年,高新区与韩国投资伙伴株式会社共同设立西部首支中外合资创投基金;2018年起,中国提速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等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2019年,沪深交易所西部基地均落地成都高新区,高新区成为西部资本市场新高地;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指出,支持四川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

今年5月,成都市政府和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联合发布《成都市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0-2022年)》,着力推动成都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而继北、上、渝、深等8个城市和地区之后,近日,成都也已正式获批开展央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

目前,成都积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正加快建设地方金融监管沙箱,提升地方金融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此次成都正式获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督试点,将进一步加快成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积极助力成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金融科技中心。

为此,成都高新区也出台了全国领先的金融业扶持政策:持牌金融机构落户最高奖励4000万元、金融科技企业落户最高奖励2000万元,发展壮大的再给予最高奖励2000万元;同时还给予金融人才奖励、金融资格考试补贴、活动补贴、业界共治支持等,2015年-2019年,成都高新区已为4100家企业兑现金融服务政策近7亿元。

配套服务方面,以推动科技金融业共存共荣、助力产业生态梯度培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成都高新区金融业业界共治理事会、上交所西部基地、深交所西部基地共同搭建服务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各类对接活动,加强行业交流,助推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1000多年前,人类社会中最早的纸币滥觞于此,已经使中国在世界金融发展史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成都市自身高速的经济发展、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越的营商与投融资环境、高新区独创的融资模式与丰厚的政策扶持、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的独特规划与精心设计……凡此种种、以点带面,都足以使这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天府之国重新焕发出世界金融中心城市的独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