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以来,持续动荡的俄乌局势牵动人心。而刚落下帷幕的二次谈判虽就保护平民临时停火达成一致,但并未取得关键性进展,这或许预示着俄乌冲突将升级或进入常态化。

作为全球两大重要的资源国,俄乌两国间的战火已飞出地理上的国界冲击了全球一些重要科技产业的发展。为驰援乌克兰,美欧对俄罗斯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技制裁也在分化当下的国际科技行业格局。

三大产业首当其冲

俄乌冲突成为半导体行业新的黑天鹅。

乌克兰是重要的半导体气体供应国,其氖气的供应链占据全球市场的70%,而氖气等稀有气体正是半导体制程中的激光混合气体的主要原料。

数据显示,过去俄乌矛盾不断上升的4个月里,我国氖气价格已由400元/立方米上涨至超过1600元/立方米。而随着更多特种气体供应商捂气惜售,涨价的链条终将传导至半导体制造、封装厂商及汽车等应用终端的产业链下游企业。若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俄乌局势得不到缓解,氖气的供应恐将加重芯片短缺的困境。

重压之下,坐拥众多半导体巨头的美国也在近期多次敦促芯企积极寻找俄乌以外的供给源。虽然在俄乌两国进口的氖气不到20%,但为了防止俄乌冲突加剧而造成的连锁反应,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也不得不未雨绸缪,公告将为工厂使用的少量氖气寻找其他来源。

作为东欧第二大人才库,乌克兰已有约20万名IT专业人员,这些年轻的软件开发人员在C++、Java、Python等方面的水平等居于世界前列。

随着软件开发商数量不断增长,乌克兰近年来已成为一个主要的软件开发中心和最受欢迎的软件外包目的地之一。截至2020年底,乌克兰境内有1600多家IT外包公司,其中有13家乌克兰本土公司跻身了当年的世界100强IT外包服务提供商。对于那些将乌克兰作为主要研发中心的科技公司来说,陷入动荡的研发环境肯定不是个好消息。

除了高端制造和软件开发,乌克兰原本极具吸引力的医药市场也受到侵袭。截至目前,中外多家医药公司已公告正在应对俄乌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

乌克兰是欧洲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和医保水平也让广泛的患者群体更愿意从临床试验中获益。与西欧国家相比,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入组进度让乌克兰成为众多医药企业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基地之一。临床研究组织Global clinical trials的数据显示,乌克兰拥有约2500家公共医疗机构,这些机构拥有开展国际试验的经验,目前有702项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

FDA临床试验数据库显示,俄乌冲突或将影响默沙东、再生元等公司的251种药物和设备在乌克兰临床试验的推进以及后续提交审批。医药魔方数据显示,涉及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开拓药业等中国上市医药公司的227项临床试验此前也正在乌克兰的基地中进行。

20+巨头已站队

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竞争力,动荡的俄乌局势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冲突开始前,乌克兰的公司和网络遭到攻击,俄罗斯的政府网站也因黑客一度停摆;冲突爆发后,乌克兰政府网站和银行遭受大规模DDoS攻击,多个乌克兰政府网站已无法访问;随着冲突持续升级,美国已开始落实对俄罗斯的科技制裁,主要包括切断俄罗斯获得国防、航空等高端技术的途径以及勒令使用美国技术的科技巨头停止在俄罗斯的相关业务。

此前,乌克兰方面已经喊话苹果、谷歌、奈飞等巨头公司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截至目前,在收到乌克兰高管求助信件的50家科技巨头中,已约有半数做出了回应。

其中,脸书、推特、TikTok等社交媒体平台、视频网站YouTube以及流媒体提供商ROKU、奈飞已采用禁言、限制访问、封号等方式切断俄罗斯官方账号传播渠道;消费电子巨头苹果、爱立信联想、戴尔、微软、惠普暂停了对俄罗斯的出口和产品销售;汽车厂商沃尔沃通用、宝马、奔驰、大众、捷豹路虎、德国戴姆勒暂停向俄罗斯交付汽车台积电、AMD、英特尔等芯片巨头已暂停对俄罗斯交付产品;云计算巨头Oracle、SAP 已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与产品和服务的销售。

目前,华为、小米、中芯国际等中国科技公司尚未表态加入对俄制裁,网约车运营商滴滴公告称在经过考虑后决定不会关闭俄罗斯当地的业务,而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韩国厂商由于受制于美国的禁令,也有可能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

如果说俄罗斯对于军用、航空技术方面的断供还能以停止向美国交付火箭发动机、终止两国国际空间站合作的方式进行反击;那么科技方面的制裁无疑已经扰乱了俄罗斯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除了启用本国互联网以外,俄罗斯暂无更多有效的应对方案。

科技企业的影响力和尴尬处境也在此同时显现。

专业学术研究机构PCCM专家安光勇指出,虽然俄罗斯人口基数较低,GDP规模也只相当于我国的一个经济大省,但直接放弃在俄罗斯的业务增长和收入并不利于科技企业自身的发展。

小结

激化的地缘政治事件中,“科技无国界”更像是一个天真的童话,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制裁也反映出以垄断为本质的美国商业互联网正加速对全球互联网世界的割裂。

当然,战争及其制裁会导致人员的迁徙流动,新旧人群的思想碰撞又会衍生出诸多新的痛点和需求。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认为,这将倒逼战争受损当事多方谋求新的解决方案、加大研发力度并催生出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或新的商业模式。这也许会是科技行业从这次不知还要多久才会结束的冲突中为数不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