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空中交通概念的兴起,许多企业都在摩拳擦掌,希望能在该领域抢占先机。日前,小鹏旗下生态企业小鹏汇天宣布公司全栈自研的旅航者X2正式获得由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颁发的特许飞行证,而吉利也在今日官宣旗下沃飞长空AE200 X01在30日完成首飞。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入局,20世纪40年代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关于“飞行汽车迟早会出现”的预言,如今正逐渐明朗。

前景无限

对于这个产品大多还在研发测试而尚未广泛商用的市场,罗兰贝格在2018年就曾预测,2025年全球将有3000架飞行汽车投入使用,2050年,则会有近10万架的飞行汽车作为空中出租车、机场班车、城际航班使用。另外,摩根士丹利公司也表示204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的产业规模将会达到1.5万亿美元。

在该领域欧美是先行者,但是国内企业也不甘示弱。国内企业中,亿航智能于2019年在美国上市,成为全球首家上市飞行汽车公司。该公司自12月以来,股价已经涨逾1.6倍。另外,包括纬航科技、峰飞航空也接连获得多轮融资。

吉利科技集团航空业务总裁兼首席科学家、沃飞长空总裁郭亮指出了其未来商用的广阔天地。“把直升机用作出行工具成本较高,而且驾驶人员的素质要求高,自从纯电化的技术进入航空事业以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更低成本的垂直起降,早期可能在性能上有所缺憾,但是功能性是非常完整的,并且整体的成本是远远低于传统航空器相应系统对应的成本。”

在郭亮看来,电动化对于航空器的颠覆性是远高于汽车的,汽车在换电形态、功能、商业模式的定义没有发生范式级别的改变,但是对于航空来说,噪音和成本都大幅下降了。“安静出行的工具又能在空中进行大规模的应用,这个实际上对于航空来说是革命性的变化,因为以前的民用航空基本上掌握在几个大型干线的制造商手上,有了这样的变化,可能这个行业会有产业链重新布局的过程,电动航空的技术实际上是近几十年来难得的交通范式的改变。”

郭亮称用于高端出行的飞行器未来是专车出行市场的有益补充,基本上计划在2025年初步商业试用,大规模展开可能在2026-2030年之间,2030年后将会迅速发展,“发展成熟之后出行成本大概会降到专车的2-3倍”。

先行者的迷思

旅航者X2成为国内首款提出申请并成功获批的有人驾驶eVTOL(电动垂直起降)产品,是飞行汽车研发提速的体现,也将加剧车企间在电动化汽车“上天”的竞争。

eVTOL产品目前路径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为采用陆空一体设计“能跑也能飞”;另一种则是以垂直升降载人飞行器作为研发重心,产品为开拓更为轻量便捷的空中交通市场而存在。

资料显示,旅航者X2是由小鹏汇天自主研发生产的两座载人飞行汽车,全机身采用兼顾安全性与轻量化的碳纤维材料打造,外观造型呈光洁纯粹的水滴状,拥有良好气动性能。而AE200是沃飞长空自主研发的一款5座级eVTOL产品。其瞄准城市圈及城际出行场景,具备高性能、高安全、高舒适的特点,满足城际多样化出行需求、具备丰富的用途扩展能力。

小鹏汇天表示,此次,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此次根据《CCAR-21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相关条款对旅航者X2进行审定,认可旅航者X2能在特许条件下安全地开展飞行活动,并颁发特许飞行证。

据了解,特许飞行证是对尚未取得有效适航证或可能不符合有关适航要求,但在一定限制条件下能安全飞行的航空器可申请特许飞行证。《CCAR-21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则是针对民用(有人驾驶)航空器的适航检查及相应适航证件管理的专用程序,起到保障民用航空活动安全、维护民用航空活动秩序、规范适航管理的作用。

经小鹏汇天相关人士披露,旅航者X2于2021年6月成功首飞,并在此后进行了三千余架次的试验试飞,对产品的结构、动力、飞控、自动驾驶、数据监测等进行了严格、规范的测试验证。获得特许飞行证后,公司将继续开展一系列的载人驾驶测试,为公司后续的量产产品积累研发、飞行测试等数据和经验。

不得不提的是,企业在航空器研发过程中,需要展开飞行验证,测试航空器各项性能指标。根据中国民航局发布的《CCAR-21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尚未取得有效适航证或目前可能不符合有关适航要求、但在一定限制条件下能安全飞行的航空器,可申请特许飞行证,特许飞行应避开空中交通繁忙的区域或可能对公众安全产生危害的区域。

然而,特许飞行还只是一个起步,适航认证则是更广阔的天地。此前,全球首家上市飞行汽车公司亿航智能用了近四年时间才走到适航认证阶段。直到2021年12月3日,中国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才发布《亿航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专用条件(征求意见稿)》,将其无人驾驶飞行汽车正式纳入适航审定流程。

电池功率不足带来的续航焦虑也同样反映在eVTOL上。飞尼科航空发动机总裁张健认为:“目前 eVTOL 的痛点和电动汽车一样,就是续航里程太短,所以我们现在发展混动,将理想汽车的增程路线应用在通航重型无人机领域,区别在于理想汽车解决的痛点是 200 公里纯电兼顾长途无充电忧虑,而混动矢量推进 eVTOL 则要解决的是由电驱动完成垂直起降,同时重载与长航程由重油活塞动力源来保障。”

总结

据相关统计,截止2021年,超过200多家企业或科研机构在研420种型号的相关产品,主流飞行器制造行业巨头及部分知名汽车制造商也纷纷布局eVTOL航空器领域。

随着飞行汽车在国内迅速发展,相应的监管标准也逐渐跟进。民航总局也正在着力培养全新的民用航空大市场。由于不同企业技术路线不同,国内的管理更多趋向于跟企业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适时制定相应的规则。

目前,国内在市场监管、人才基础方面可能和欧美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但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积淀深厚,特别是在成本可靠性、产业链的成熟度上在全球有比较优势,因此在低空飞行器的电动化上也占有一定的产业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