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一场由电动化、智能化驱动的深刻变革,这为中国车企的集体出海打开了历史性时间窗口。凭借在新能源赛道积累的“三电”核心技术优势与成熟的智能座舱、辅助驾驶体验,中国品牌已从昔日的技术追随者,转变为在某些领域具备领先优势的参与者。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竞争日益白热化,也倒逼企业必须向外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Jetour(在中国名为“捷途”)品牌被 CHERY Holding 清晰定位为规避国内市场“内卷”并扩大海外影响力的差异化先锋,为其赋予了开拓全球市场的战略使命。

因地制宜打造产品
在这样清晰的战略定位下,Jetour认识到,要在全球市场真正站稳脚跟并实现长期发展,关键在于产品本身能否经受住不同市场的多元考验。
在产品研发层面,Jetour国际营销中心总经理柯传灯告诉动点科技记者,Jetour所有车型的研发均以全球市场为目标,而非局限于中国本土:“研发流程以中国市场为基础,随后针对拉美、中东等不同地区进行适应性调整。因此,所有车型均采用全球化并行研发模式,是真正的全球车型。”
以即将在海外多国上市的新车型为例,他向记者解释道,在产品定义阶段,Jetour就明确其需满足全球市场法规要求,而非仅符合中国标准。当然,不同地区存在差异,Jetour也会针对性调整。比如中国市场气温相对温和,车辆配备一个冷却风扇即可满足需求;但在中东地区,由于高温天气频繁,新车型会为车辆配备双冷却风扇,以增强散热性能。
而在拉美地区,各市场的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巴西、墨西哥等市场的电动汽车已获得较高关注度与消费者认可;智利、秘鲁等市场虽处于发展初期,但同样在朝着新能源化方向迈进。
Jetour已为这一趋势做好充分准备。“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所有车型均已推出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目前正将这些车型引入拉美地区。以巴西市场为例,我们计划仅推出PHEV车型,不投放传统燃油车型。对于智利、秘鲁等目前仅销售燃油车型的市场,我们也已准备好引入PHEV车型。相关车型已在中国完成生产,目前主要等待当地市场的产品准入认证。”

目前,新车型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道路测试与准入认证。柯传灯表示,虽然他暂时无法提供确切的上市日期,但预计时间不会太久——产品认证过程通常需要三到四个月。“在乌兹别克斯坦市场,比亚迪等品牌表现出色,这表明当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旺盛。Jetour也已在该市场推出多款PHEV车型,且我们观察到,消费者对PHEV与BEV(纯电动)车型的偏好正不断提升。”
对于Jetour的国际化布局,柯传灯有着清晰的规划与思考。他明确表示,Jetour正加速全球市场拓展的步伐:“目前我们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出 X 系列与 T 系列车型,但这还不够。下一步,Jetour计划新车型推向全球,首批将进入中东地区,随后拓展至拉美、非洲,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我们将通过扩充产品线,引入更多高端车型,以满足不同市场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在越野细分市场。”
为精准捕捉地区差异,Jetour已在沙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墨西哥、巴西、马来西亚等国布局研发机构。“每个地区的团队都会开展深入的市场分析与对标研究(例如,与在当地市场深耕多年的日本品牌对比),借鉴其经验;同时进行本地化道路测试,明确如何优化设计以满足当地需求。通过这些机构与体系的支撑,我们确保每一款车型都能符合目标市场的要求,真正实现‘全球车型,本地适配’。”

用户心智构建
在海外市场布局上,Jetour不仅向全球市场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车型,更致力于在海外用户中构建“旅行越野”的独特定位。借助细分市场聚焦、文化价值输出与用户共创的组合拳,Jetour在海外市场快速建立起差异化品牌认知。
对于新进入市场的品牌而言,建立良好的声誉与市场认可度是首要任务,而赢得当地消费者的信任则是这一过程的核心基础。
以埃及为例,为了建立品牌信任,Jetour首先会寻找实力雄厚的本地合作伙伴来合作。在埃及,Jetour就与卡萨布兰卡集团(Casablanca Group)合作,以更好地在当地经营Jetour品牌业务,而曼苏尔集团(Mansour)则负责打理东南汽车(Soueast)品牌业务。
其次是本地化生产,这样做能显著提升品牌认可度与信任度,体现了对当地市场的长期承诺,而非像贸易公司那样“来了就走”。目前Jetour已经在埃及实现本地化生产。
之后,确保产品真正贴合当地需求。消费者的偏好存在差异:部分人重视车载娱乐功能,部分人追求强劲性能,还有许多人关注座椅舒适性。Jetour位于沙特的研发设计中心为埃及市场提供支持,通过用户分析、论坛研讨与市场调研,精准调整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当地需求。
最后,通过“旅行+”(Travel+)战略融入当地文化。例如,Jetour在金字塔举办新车发布会,有意将品牌与生活方式、旅行场景相结合;亦或是与知名歌手合作推出“旅行+”音乐推广活动;再者赞助大型足球俱乐部等等。
另一方面,对于海外品牌而言,售后服务也是消费者购车时极为关注的因素。
为提升售后服务质量,Jetour在迪拜设立了办公室,派驻常驻技术人员与服务经理,提供24小时全天候支持。此外,他们在杰贝阿里(Jebel Ali)建立了库存价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备件中心。这一举措不仅能确保迪拜市场的备件供应充足,还能覆盖整个中东地区。
在大洋彼岸的拉美地区,Jetour在秘鲁、智利等重点市场派驻了专属技术团队,与当地合作伙伴紧密协作,为消费者提供及时的服务支持。其次,他们还与合作伙伴在秘鲁共同成立了“车主俱乐部”(Owners Club)。“该俱乐部将所有Jetour用户聚集在一起,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用户需求及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俱乐部的专属沟通渠道,用户既能快速与其他用户交流,也能直接联系我们的合作伙伴。这种模式让我们能够变被动为主动——无需等待用户提出问题或投诉,就能提前发现并高效响应用户需求。”
谈及品牌基因与核心战略,柯传灯强调,Jetour的发展始终与“旅行+”深度绑定,聚焦 SUV 品类与越野细分市场。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在越野领域的市场布局,而 T 系列车型在这一领域已树立了良好口碑。他特别指出,“旅行+”并非单纯的概念,而是需要落地执行的战略。
下个月,Jetour计划将G系列引入迪拜,首款车型同样是新车型,并将在当地举办全球发布会。此次发布会不仅聚焦产品,还将融入文化元素。“因为“旅行+”(Travel+)战略是我们在全球推行的核心战略。在阿联酋,我们正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这一战略,例如赞助自行车赛、马拉松、时装周、音乐节等活动,还曾点亮哈利法塔以推广Jetour品牌。”

结语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企已不再是“低价走量”的代名词,而是凭借技术优势、细分市场洞察力与文化输出能力,在海外市场开辟新赛道的黑马。
从Jetour的国际化探索中,我们不难窥见中国车企出海确实大有可为——全球市场的广阔空间、中国新能源技术的领先优势,为中国品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需清醒认识到,海外市场的文化差异、法规壁垒、用户需求多样性,都对品牌的本地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未来,中国车企要在全球市场立足,一方面需要持续积累品牌力,通过技术创新、品质把控与文化价值传递,让品牌被用户信赖;另一方面,更要深耕用户心智,不仅要提供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还要通过服务升级、生态构建,让用户从购买产品转向认同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