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最近在手机上推出了一款新商店应用,让你通过它购买 Switch 及 Switch 2 的硬件、配件与游戏。当我打开手机的应用列表时,赫然发现“N”开头全都是任天堂的应用——共有四款:Switch 本体应用、音乐应用、”Nintendo Today”新闻应用以及最新的商店应用。如果你是使用 Switch 家长控制应用的家长,那么总数将增至五款。实在是太多了。
任天堂始终是三大游戏硬件&发行商中特立独行的存在,这既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劣势。相较于微软和索尼,该公司从未以同等热情追逐开发潮流。当某些趋势未能如愿——例如斥巨资打造的实时服务型游戏遭遇滑铁卢时,这种策略确实保护了任天堂;但当涉及性能表现与用户体验时,这种做法又使其处于不利地位。以主机原生语音聊天功能为例,该功能早已成为其他平台的标配,而任天堂直到今年推出 Switch 2 才开始正式支持这一功能。

任天堂推出这些应用程序,既是为了创新,也是为了追赶潮流,但最终的结果却让人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我们真的需要四款不同但功能又有重叠的应用程序吗?并不是说这些 App 不应该存在;它们确实有其价值和必要性。但当我审视自己在”任天堂生态”中必须管理的所有程序时,总感觉实在有些过犹不及。
Switch 主应用来实现屏幕截图和社交功能,商店应用完成购买操作。虽然并非必须安装 Nintendo Today 新闻应用,但它确实具备实用功能——比如提供游戏发售日提醒,且常被用于在官方其他渠道发布前抢先看重要公告。音乐应用同样不算刚需,但任天堂并未将其音乐作品投放至流媒体平台,而通过 YouTube 搜索相关音乐又存在资源不全问题。
更奇怪的是这些应用存在功能重叠问题。我的游戏活动记录同时出现在商店应用和 Switch 本体应用中,而商店的新闻页面比 Nintendo Today 提供的内容更丰富。我们难道不能把所有这些功能整合到一个中心位置吗?PlayStation 和 Xbox 的应用就是这么做的,比如把我的 PS5 截图传送到 PS App 的体验就非常丝滑。
我承认音乐应用理应保持独立,毕竟在原本应作为单一管理工具的应用上叠加播放器功能确实显得笨拙。但即便如此,这仍然感觉像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任天堂固然珍视其知识产权,但这是否意味着用户必须在主流串流平台之外另行下载专属应用才能收听官方曲目呢?

由于使用该音乐应用需订阅 Nintendo Switch Online 服务,我不禁怀疑这种封闭策略是否意在提升订阅服务的吸引力(以及多收钱)。此外我也质疑此举是否与规避版权费用有关:在音乐应用中,任天堂并未标注作曲家信息,而若通过流媒体平台分发则必须履行此义务。老任一边多收钱,一边少交钱——多好。
随着游戏产业不断成熟,各大公司逐渐意识到它们不仅要与其他游戏厂商争夺玩家的时间与注意力,还要同社交媒体抗衡。当其他企业尝试通过跨平台发布独占内容等策略应对时,任天堂似乎正朝着一个更为宏大的方向迈进。
本月初,任天堂总裁古川俊太郎在其投资者关系网站的声明中写道:“我们希望任天堂成为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的品牌,融入日常生活,陪伴家庭成长。”这一战略体现在其众多产品中,例如 Alarmo 闹钟、My Mario 系列、动画和电影项目、主题公园,以及专为儿童设计的另一款应用 Hello, Mario。
如此多元化布局虽已初见成效,但若任天堂不谨慎把控这些应用的部署方式(包括形式与数量),用户终将开始清理空间——即便不是从生活中剔除,至少也会是在手机上。
题图:Steven Li / 动点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