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地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已经在关注碳中和了,它可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我们可以身体力行做的“善事”。不同领域或行业都将碳中和作为新的未来在努力,比如商业社会的生产逻辑,或是生物设计的新思路。

甚至是我们每一个个体,少点一次外卖、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甚至是在蚂蚁森林里种下一棵树……都是在和地球村的其他人类一起构建更加完善的碳中和系统。

碳中和不只是一个概念,碳排放也不只是一个数字,这关系到地球的健康状态,也关系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特赞本期邀请到了碳中宝Carbonbase 核心成员Sean.cheng和生物设计研究员,城市更新设计师雁冰,一起畅谈碳中和话题。

01

点外卖和碳中和有什么关系?

Q:“碳中和”时常被提起,但许多人仍然不清楚它的定义以及它背后具体需要做些什么,可否为我们详细讲讲?

Sean.cheng:碳中和分为两部分,一是温室气体的产生,二是产生的温室气体如何被吸收掉。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在谈碳中和的时候往往还会涉及到“碳达峰”的概念,指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进入一个周期,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下降。

Q:普通人要如何参与碳中和呢?有哪些实际的方法可以调动我们的积极性?以及它和商业结合的案例是怎样的?

Sean.cheng:大家可能觉得碳中和与自己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其实一些小行为都在间接或者直接参与碳中和。比如少开一天车,一辆中等油耗的小型汽车少开一公里就减少了大约0.297千克的碳排放;少点一次外卖,减少一次外卖派送就减少了0.48千克的碳排放量;少用一个PE纸杯,就减少了0.022千克的碳排放量。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低碳生活中。

我们碳中宝就有一个产品能够计算出一个人一年的碳排放总量,然后个人可以通过购买碳信用把你过去一年所产生的碳排放中和掉,中和之后能够获得一定积分来兑换奖励。这个产品并不是我们的主营业务,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机制去激励大家一起低碳生活。

雁冰:用产品衡量个人碳指标是个非常有想象力的事情,也让我想到蚂蚁森林的运作机制,通过发动个人力量,提高人们的意识,可能在未来,绿色货币会变成真正流通的货币。

Q:可以请老师介绍一下关于碳金融相关的,比如碳交易市场?

Sean.cheng:首先是碳市场,一个是合规碳市场,另一个是自愿碳市场。合规碳市场是政府在强力监管的市场,第一批被纳入政府强监管的是一些发电企业,有2000多家。政府每年会给这些企业一个配额,就是发放碳排放许可权,比如说100万吨的碳配额就意味着在这一年企业的碳排放上限是100万吨。

自愿碳市场的碳证生成是由你所减少的碳排来的。比如,你去种了100亩森林,这100亩森林吸收了200万吨的二氧化碳,这样就间接产生了200万吨的碳证。这个碳证通过签发能够到碳交易市场用于交易,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CCR。

合规碳市场与自愿碳市场之间的联系可以用一个例子来理解——今年政府给a、b两个企业100万吨碳排放配额, a企业通过减排只产生了五十万吨碳排,而b企业没有做减排且产生了150万吨碳排,这种情况下b企业需要去跟a企业买50万吨的碳配额,或者他可以去买CCR(50万吨)的顶额的5%去抵消。

碳交易底层的逻辑是通过市场调控与市场机制,让做出减排努力的企业获得经济回报,未作出减排努力的企业会有经济损失,从而共同促进减排行为,降低碳排放。

雁冰:一些新能源的汽车品牌在碳指标上会有盈余,品牌通过出卖碳指标的收益可能会高于卖汽车的收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市场机制刺激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伦敦的一些建筑项目在积极参与碳中和,报道称建筑公司有着很大的碳指标,通过售卖指标会增益很多。碳交易会成为未来很大一个推动力,它在刺激下游市场,比如说建筑市场与新能源汽车市场,或者是传统市场的更新。

02

小小黏菌也能助力碳中和事业吗?

Q:听闻雁冰主要研究的领域是生物设计,这个领域会涉及节能减碳的环节吗?

雁冰:我研究的领域biodesign生物设计,比较常见的,比如仿生设计和新材料研究都是生物设计的一部分。我们也会用生物设计的方式去做城市规划,比如借助黏菌的生长轨迹观察城市规划路径,简单来说生物设计是来自生物学的设计,与生物学一起设计,然后帮助生物的设计,这些都可以归到以生物设计为圆心的圈里。

为什么生物设计会和碳中和有关?因为目前很多商业公司的设计方式和设计逻辑是问题导向的,并没有做更长远的规划,比如碳中和。现在需要传统公司跳出以往的问题解决模式,用一些其他的方式以更长远的角度或以生物学的视角,来解决问题。

日本之前做过一个实验,先让培养皿中间的壁型形态与东京形似,把黏菌放在中间让其生长,它会和东京的交通线路非常重合,因为黏菌想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最短路径找到吃的,这和找最近的路径建设交通的人是一样的逻辑。

图片

一些伦敦的建筑项目也会用一些颠覆于传统的建筑方式,比如3D打印,在3D打印中间放一些和植物甚至咖啡渣这样的回收材料,让它建筑一个非常高的空间,这个空间和现有的建筑是没有区别的,但是生产过程和原有的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量是完全不同的。我最近做的3D打印的项目也是类似于这样的。我希望用一些回收材料和可再生长材料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不只是碳中和这件事情,也可能因为与自然相结合从而带来建筑形式的改变。比如说,植物生长,它上面如果附着着菌类或其他生物,它的材料会变,色彩会变,然后就产生了一些新的质感和新的体验,这可能是设计领域里需要的东西。

Q:“若无必要不增实体”这句话其实特别有低碳生活方式的理念,但是我又同时想到目前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外双循环为辅,那这种低碳生活在目前侧改革还没有完全升级的前提下,是不是也存在一种隐性矛盾?既要做减法,又要刺激国内经济循环。

Sean.cheng: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去买一些环保产品。举个例子,目前植物肉它其实是牛肉的替代品,牛本身碳排很高,对吃牛肉的人群他可以去尝试购买其他肉类,这个过程降低了个人的一些碳排。

第二个方面:目前大多数产品对于环境会造成一定的负担,我们鼓励对产品的碳足迹进行量化。比如联合利华在7月公开提到会为产品做碳足迹标签。我们去买任何一款产品的时候,我们能够去看到这款产品的碳排放量以及对环境的一些负担。这个过程会鼓励生产端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碳排负责。

希望未来有更多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这些产品,能够承担产品的碳排。同时也鼓励消费者购买一些有轻微溢价的绿色产品。这样才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环境以及产品的迭代,商家有动力去做减碳,减少社会负担。

雁冰:“无必要勿增实体”是奥卡姆剃刀理论,也叫简约法则。在家具设计产业会经常问到一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一把新的椅子吗?对于整个产业甚至是围绕这个产业的设计领域来说,是需要的。如果不需要了,这个产业就消失了。

这样产业就会去探索一些新的方式,比如说把原来的材料换掉,换成生物设计领域里的生物塑料,或者用回收的产品来做,或者其他领域产生的残渣来做。这就是多个产业合作的过程——将这个领域下游废料,变成另外一个领域的上游原料。

UAL开了一个新的学院,主要是和LVMH这些品牌一块合作来探索新材料,比如换成了菌类的生长材料,让菌类材料取代原有的皮革,至少皮革需要的这批牛不需要养了,这个产业的碳排放指标就降低了。同时可以用海藻,本身可以做光合作用降低碳排的,产业去大量的养海藻,通过这一系列的路径,最终帮助自己的产业做碳中和。

03

做好碳中和,先从改变思维开始

Q:碳中和面临哪些挑战和矛盾?有没有解决方法?

雁冰:生物设计领域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有很多人研究新材料,但是很少人在推广,怎么把它产业化?我可以在培养皿里做出一些东西,可以在实验室里做研究,但怎么让它替代成原有的东西?或者说3D打印很好用,可以直接用编程的方式让打印机直接模型构图,但我怎么让它替代传统的建一个小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二个挑战,回到最开始黏菌的例子,它和现有的城市规划模式是否有联系?它确实是让黏菌好像有一个智能一样,它自己在探索最短路径,然后拿最短路径映射出来变成一个真实的空间。这个方式到底好不好?这个方式和现有的城市规划的方式哪个更好?还有就是减碳产品,它必然是会贵的,因为它在颠覆之前的工艺,产品的设计流程逻辑这些全都变了,生产者也不够,这些工艺可能也不太具体,所以他的东西肯定可能没有现有已有的好。

Sean.cheng:我们从这几个方面去思考,第一个是一些环保产品的价格确实会比较高,比如说植物肉确实比正常肉贵,这块其实可以去通过一些技术创新,或者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包括产能等等,去调整价格。经过这一两年的发展植物肉的性价比其实比之前高了非常多。

第二个如果对于一些非环保产品,未来国家有更多管控和要求,比如说如果这些产品不是环保的,它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多企业会加速研发环保产品。这样一来,大家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以及选择会随着加速的技术创新有所好转。

第三个,这个话题跟教育其实是离不开的,比如对于环保认可度以及消费者认知度,其实需要有长时间接受市场教育,这个话题需要一定时间让大家去接受。环保的产品会需要教育成本。

我们可以对消费者的收获不断去放大。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有多方的力量,共同促进,做战略建设。

Q:对碳中和有什么期待?

雁冰:在碳中和的一些产业里,我们必须寻求一些新的方法,尝试新的设计思维。比如在自然界当中,每一个节点都可以为下一个循环做准备,例如有些是吸收氧气变成二氧化碳,有些则是吸收二氧化碳变成氧气,一旦循环产生,这里也就形成了平衡。

所以其实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和生物设计做的事情,就是模拟自然或者是帮助自然或者是从自然找到方法。碳中和这件事情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干的事情是模拟的一个自然,就是我们的各个大公司小公司个体,他都是在做自然中的一个生产者消耗者,这方的生产者到了那方变成了消耗者,对这样一个事情,所以我会认为这当然是未来了,生物设计和碳中和都是未来,因为它让我们更加的理解我们生活的自然界或者这个星球。

Sean.cheng:我希望现在大家可以开始真正的去为自身的碳排负责。这个话其实不仅仅是对企业,包括个人。目前大多数的人和企业还是在一个观望当中,希望大家从观望转变成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