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被誉为清洁能源的圣杯,如果能够在地球上对核聚变加以利用并商业化,它有望产生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近日,蔚来在给路透社的一份声明中指出:“公司坚持‘Blue Sky Coming’的初衷,蔚来目标通过对该项目的财务投资促进核聚变技术研发和商业化。”据直接知情人士说法和公司文件,“该项目”指的是蔚来已投资的一家开发核聚变技术的初创公司。

消息人士称,新成立的公司Neo Fusion目标20年内将可控核聚变用于全球商业用途。根据路透社看到的公司注册文件,Neo Fusion的注册资本为50亿元人民币,其中蔚来投资9.95亿元人民币、持股19.9%,蔚来资本投资5.05亿元人民币、持股10.1%。

大多数其他实验室和初创公司依靠强大的激光或被强大磁体包围的托卡马克(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磁约束聚变的环性容器)来创造持续发生聚变反应的条件。比如去年12月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首次成功在激光核聚变反应中实现“净能量增益”,即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大于促发该反应的镭射能量。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实现“净能量增益”的研究小组。

由于聚变反应所需的燃料能够从海水中提取,所以其实际上拥有可持续产生几乎无限的无碳能源潜力,有望彻底改变全球能源格局。不过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普遍认为,目前距离真正实现核聚变商业化,还有几十年的时间。他们预计将在 2050 年左右实现核聚变发电,而聚变在本世纪后半叶才可能成为一种可行的气候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可控核聚变入局门槛极高,还存在着资金、技术等诸多难题需要攻破。蔚来此次进军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发,可能一方面是由于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受关注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许多国家都将可控核聚变技术作为研究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而车企进入可控核聚变领域具有战略优势。

另一方面,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发涉及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车企在涉足这一领域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积累相关的先进技术、科学研究和工程经验,同时也可以推动自身转型升级,进而树立创新和可持续的良好企业形象。

目前,在可控核聚变技术领域中,许多公司和组织都在进行相关的研发工作和投资。以下是动点科技梳理出的一些较为知名的公司。

托卡马克能公司(Tokamak Energy)

专注于开发和商业化可控核聚变技术。2017年,托卡马克能源公司就建成了全球第一座球形托卡马克反应堆,并且在去年实现了1亿摄氏度的反应温度阈值(即太阳中心温度),开创了私人资本资助的核聚变研究的里程碑,而整个项目的总花费只有5000万英镑。

托卡马克能源公司预计在2030年代中期部署商业聚变电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计划在2026年完成ST80-HTS以展示高温超导磁体的全部潜力,并为其核聚变试验工厂ST-E1的设计提供信息,该工厂计划在2030年代早期展示电力输送能力——产生高达200兆瓦的净电力。

联电核聚变(General Fusion)

加拿大企业,开发核聚变反应堆技术,采用磁约束聚变技术和惯性约束聚变技术。

其磁化目标聚变 (MTF) 方法涉及将氢等离子体注入液态金属球体,在那里它被压缩和加热,从而发生聚变。氢原子聚变产生的热量被传递到液态金属中。该公司的目标是在 2030 年代初期建造一座聚变能源发电厂。 

联邦聚变系统CFS

美国新能源初创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简称CFS)成立于2017年,脱胎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致力于聚变能源的商业化,并向世界提供无限的清洁聚变能源。

2021年启动聚变能源示范: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共同建造SPARC,这是世界上第一台产生等离子体的聚变设备,其产生的能量超过其消耗的能量,从而成为第一台净能量融合机器。这款紧凑的高磁场托卡马克将使用高温超导磁体制造,从而使设备比以前的磁体技术更小。SPARC将为无碳、安全、无限的聚变能力铺平道路,也是公司加快商业聚变能源发展的重要一步。

2025年启动商业化:在SPARC示范之后,CFS将建造世界上第一个聚变电厂ARC。ARC将在电网上生产聚变电力,并展示聚变电力大规模生产所需的科学和技术。这将为融合系统铺平道路,该融合系统将为世界提供无碳、安全的动力。

通用原子公司GA

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General Atomics成立于1955年7月18日,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现有公司于1967年收购、合并而来。GA在私营企业中实施了规模最大、最成功的核聚变计划,该公司一直是模块化氦冷却核动力反应堆系统的主要开发者,目前约有8000名员工。

去年7月,作为美国能源部资助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一部分,GA 宣布与萨凡纳河国家实验室 (SRNL) 合作,以应对经济聚变能源面临的重大挑战。该合作伙伴关系将把 GA 在聚变能源研究方面的经验与 SRNL 在处理和储存氚(聚变中使用的燃料气体之一)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

Helion Energy

Helion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埃弗雷特,目前拥有约150名员工。迄今为止,Helion已筹集5.7亿美元风险投资。其中,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也为Helion Energy投资了3.75亿美元,这是他个人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投资。硅谷“创投教父”Peter Thiel也投资了这家公司。

Helion在开发的特殊方法是“脉冲不点火聚变系统”,装置是一个6×40英尺(1英尺=0.3048米)的杠铃形状的“等离子体加速器”,它使用强大磁体将气体混合物加热到能让原子分裂的程度,在设备的两端形成被称为等离子体的超高温物质环。磁体会以每小时100万英里(约合161万公里)的速度推动这些环相互撞击,并在装置中间进一步压缩它们,从而产生超过1亿摄氏度的温度,引发核聚变反应,其中原子核碰撞,质子和中子结合,释放出各种粒子,并产生能量。

Helion目前正在建造其第七代核聚变装置“北极星”(Polaris),目标是在明年之前发电。微软已同意从公司首座核聚变发电站购买电力,Helion的这座核聚变发电站计划于2028年部署。Helion表示,与微软合作对整个核聚变行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不仅推进了商业核聚变能源上市的时间表,还支持了微软定于2030年前实现的负碳目标。”

Kyoto Fusioneering

Kyoto Fusioneering于 2019 年诞生于日本京都大学,总部位于东京。其在日本的京都和东京、英国雷丁和美国西雅图等地都有工厂。该公司专门为商业聚变反应堆开发最先进的技术,包括回旋管系统、氚燃料循环技术以及用于氚生产和发电的“繁殖毯”等。

前不久,该公司在一轮超额认购的 C 轮融资中,成功地筹集到了 7900 万美元。其将利用新获得的融资和投资者的专业知识,加快其核心产品的研发,包括聚变反应堆的容器内组件和聚变装置工程。

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在回旋管系统这个先进的等离子体加热设备的开发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因此赢得了英国原子能管理局的订单。

星环聚能

星环聚能成立于2021年,是国内首批完全由专业投资机构驱动的商业聚变能开发企业。公司获得顺为资本、昆仑资本、中科创星等十多家机构共同投资数亿元人民币,致力聚变能商业应用及相关技术研发,潜心于小型化、商业化、快速迭代的可控聚变能装置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研发。

其创始团队成员均来自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磁约束可控核聚变实验室,该团队从事可控核聚变研究近二十年。2022年下半年, 星环聚能完成了原理验证装置——SUNIST-2球形托卡马克主机的安装工作,与磁体配套的脉冲功率电源也顺利推进,即将尝试进行放电实验。

能量奇点

能量奇点成立于2021年,由多名理论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高温超导领域的海外归国专家联合创办,致力于探索可商业化的聚变能源技术,并最终实现人类能源自由。能量奇点聚焦于研制有商业发电潜力的高磁场、高参数、标准化的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及其运行控制软件系统,为未来商业聚变发电堆提供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核心组件和服务。

能量奇点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计划研发和建设基于全高温超导磁体的小型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该装置将实现长时稳态运行的科学和工程目标,计划于2024年建成运行并点亮等离子体。

去年2月,能量奇点宣布完成公司成立之后的首轮融资,融资金额近4亿元,由米哈游和蔚来资本共同领投,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和蓝驰创投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