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已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领域,特别是以OpenAI、谷歌为代表的公司形成领先优势。从国内来看,虽然已在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布局,备案了一批大模型,但我国人工智能创新生态还不成熟、人工智能创新型产业人才支撑不足、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问题等未能很好破题。

为此,两会代表们纷纷提出建设性意见。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完善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同时,要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和培训,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AI 新质生产力构建

国务院总理在最新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 “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带来了国产化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相关的建议。其中曹鹏提到,企业需要将自主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创新大潮中,一方面需要建立自主研发和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正循环;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大模型的契机,改变国产技术单纯静态替换的现状,通过逐步“真替真换”,实现降本增效,推动产业发展。

其次,曹鹏提出鼓励国产算力软硬协同,支持大模型创新与应用。当前。建议相关机构抓住大模型发展的契机,通过政策鼓励国产化GPU适配国产算力调度软件,支撑行业智能化发展。此外,曹鹏还建议相关部门推动采用云原生、容器化、分布式的新型国产算力底座,通过发展先进算力实现技术革新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创始人雷军也建议,要继续加强5G、数据中心、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专项,以智能制造系统软件、AI大模型和通用仿生机器人的部署应用为重点产业突破方向,支持打造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周鸿祎提交了《关于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 支持大模型向垂直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提案》。

“通用大模型在企业级场景中无法直接应用,发展垂直化和企业化的大模型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周鸿祎说。

鉴于此,周鸿祎建议,一是政府、央国企应率先提供更多应用场景,聚焦“小切口,大纵深”,推动大模型垂直化、产业化落地,助力百行千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数转智改。二是建议鼓励企业在定制AI大模型前,做好知识管理,将企业大数据平台升级为企业知识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垂直训练,深入企业级场景,满足企业需求。三是建议鼓励和引导企业将大模型与数字化业务系统深度结合,同业务流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模型价值。

通用人工智能(AGI)是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国家在制定《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的同时,应该加快推动通用人工智能的相关工作。

首先是建议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加大并保持对通用大模型底座“主战场”的持续投入。刘庆峰建议以专项的形式从算力、数据、算法上在未来5年内持续支持我国通用大模型的研发攻关;建议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以专项债的形式支持通用和行业大模型研发以及应用生态发展所需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制订相关政策,推动工业和民生等领域的大模型应用,从而让“底座大模型+行业应用”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建议鼓励国资央企优先应用国产大模型,在关键敏感领域和核心战略领域只能用自主可控的大模型;建议面向“一带一路”设立专项,支持多语种大模型技术研发,以及在主要产业链合作国家、地区的落地应用。

其次是建议加快形成围绕国产大模型的自主可控产业生态。刘庆峰认为,大模型是典型的平台赋能性技术,要加快我国大模型开发者生态体系建设和运营,支持国产大模型向开发者开放,开展大模型评测体系和开源社区建设,降低研发和使用成本。支持工业大模型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赋能,支持软件大模型对软件行业的赋能,支持行业大模型对汽车、家电、服务机器人等行业领域的应用,以“人工智能+”推动我国自主可控的大模型产业生态蓬勃发展。

AI 规范发展

随着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伦理道德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面对和解决。在两会中,代表们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AI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聚焦“AI+安全”,准备了《创新发展“AI+安全” 护航中国式现代化》提案,建议大力探索“AI+安全”创新应用,抢占国家安全的人工智能战略制高点,提高我国应对网络空间安全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能力。

齐向东认为,在AI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AI加剧了安全威胁,包括数据泄露、欺诈攻击、社会治理安全等。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能快速生成钓鱼邮件、编写恶意软件与代码等,导致攻击数量增加,AI欺诈事件频发。同时,AI也加剧了攻防失衡,利用和针对AI的攻击层出不穷,网络安全“易攻难守”。

针对以上问题,齐向东建议抓住“三个关键”,创新发展“AI+安全”,提高应对网络空间安全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能力。

“要开展联合创新,围绕攻防实战和应用场景实现‘AI+安全’尖端技术研发突破。技术创新产品需要在应用中更新迭代走向成熟,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数据样本越丰富,成长速度越快。”齐向东建议,鼓励各行业头部企业与专业安全厂商结成创新联合体,在关键行业选取典型场景开展联合创新,共同探索大模型安全创新产品在威胁检测、漏洞挖掘、指挥研判等方面的应用,在实战中推动“AI+安全”进入越用越强的良性循环。

要强化政策牵引,推动“AI+安全”技术创新产品在各行业落地应用。齐向东认为,把AI用于网络安全防护是新事物,政企机构面对大模型安全创新产品产生疑虑是正常的。积极的政策引导是推动新事物落地应用、成长壮大的催化剂。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例,最初消费者对其安全性有疑虑,密集出台的财税补贴、“双积分”制度等一系列政策,逐步改变了消费者观念,拉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对此,他建议像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样,支持“AI+安全”发展,设置专项基金,对研发创新“AI+安全”产品的企业,给予政府基金、贴息贷款或科研项目等支持;对率先取得技术突破,实现成果转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给予奖励;对积极使用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给予相应补贴,推动“AI+安全”相关产业取得更多科技创新成果。

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表示,尽管国内在大模型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最显著的问题之一是高质量中文语料资源的短缺。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2026年中国数据量规模将由18.51ZB增长至56.16ZB,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9%,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虽然国内存量数据资源丰富,但目前中文优质数据仍然稀缺,如ChatGPT训练数据中文资料比重不足千分之一,而英文资料占比超过92.6%。

对此,周源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针对数据合规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推动完善AIGC监管立法,保护和规范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合规。对大模型的数据采集来源、处理方法、合规性等进行监督和审查。此外,应加强对大模型的社会影响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其次,要加快高质量中文数据集的开发与利用。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成为驱动全球数字经济的动力引擎,国内数据要素市场起步较晚,标准、权属、交易、商业模式、监管等相关环节还有待完善。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微博CFO曹菲带来了一份《关于促进AI数据交易市场发展以及加快数据跨境流动规范实施的提案》。曹菲认为,自2022年底以来,OpenAI推出的ChatGPT和今年2月推出的Sora视频生成模型被认为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里程碑。当前,人工智能处于新一轮技术、应用大爆炸的发展早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海量的优质公开数据是推动先进大模型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推动创新企业能够合法合理地获取可公开的优质数据,破解制约大模型技术发展的瓶颈,曹菲建议从建立AI数据交易市场、制定数据交易规范、支持数据开放与共享、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培育数据交易生态环境、数据出境法律保障等方面采取行动。

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则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算法治理体系的提案》,并从四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尽快推进《人工智能法》的出台,构建人工智能算法治理体系,弥补监管体系空白;二是强化和创新算法监管,完善“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算法治理格局,补齐监管技术短板等。三是进一步保障用户权利,包括推进算法服务商以个人能够理解方式披露算法风险与可能产生的损害、算法运行步骤与决策结果间关系等运行规则等;四是拓展算法侵害行为维权路径与责任模式,增强用户维权力量,如在算法侵权的诉讼中采取“过错推定”归责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等。

AI 人才培养

在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和专家提到了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话题,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创始人雷军的提案最具代表性。

“建议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内容,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同时将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从基础理念到简单应用,全面激发中小学生的兴趣,培养中小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雷军认为,从长期趋势看,各行各业对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技能的人力需求正急剧增长,以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实际技术水平来看,在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更加短缺。因此,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将成为中国产业持续升级的关键因素。

此外,他建议,要大力推进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建设。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498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9所高校成功备案或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在全国3000多所高校中占比仍然较低。

雷军建议,要加大对高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投入,通过加强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从海外引进优秀师资力量,吸引企业高级人才和行业专家进入高校授课等方式,扩大教学力量。同时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拓展到更多专业,如传统理工科专业、医学、金融、文史、艺术类等专业,培养更多跨领域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则建议加快推广大模型赋能全学段,以全新机制加快探索我国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同时,要研究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人才能力素质模型和培养方案,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面对应对机制和法律法规滞后的问题,要加速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与审议。

总结

自2017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人工智能已经连续八年成为关键词,持续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往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人工智能总是与“数字经济”、“传统产业”等词汇紧密相连,展现了AI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作用。而今年,“人工智能+”的提法首次出现在报告中,这不仅彰显了人工智能作为创新主角的地位提升,更预示着AI技术将深度融入各行各业,开启全新的发展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两会代表,在近期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他们的建言献策,不仅是对当前AI发展问题的深刻剖析,更是对未来发展的积极展望。在代表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