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价值2800亿美元的《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纽约时报》报道指出,该法案融合了经济和国家安全政策的内容,将为在美国制造芯片的公司提供527亿美元的补贴和额外的税收抵免。还将增加2000亿美元用于科学研究,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等先进技术领域。

由于该法案中暗含了“与中国竞争”的条款,因此备受关注。《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法案规定,假使在美国建厂的半导体公司同时也在中国或其他潜在“不友好国家”建设或扩建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工厂,那么该公司将不会获得该法案的补贴。

持续限制中国大陆芯片制造业发展

据彭博社7月30日报道,泛林集团首席执行官阿切上周三在面向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在对中国企业进行制造10纳米及以下芯片设备禁运的基础上,美国限制出口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制造14纳米及以下芯片的设备,且限制范围可能不限于中芯国际,还包括其他在中国运营的芯片制造企业,如台湾地区的台积电等。

科磊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华莱士上周四也证实了这一消息。他表示,该公司已收到美国商务部通知,要求他们不要向中国供应用于14纳米及以下芯片制造的设备。

可见,这项新规定显示了美国持续在努力限制中国大陆芯片制造业的发展,在这之前,美国政府已经试图与荷兰ASML以及日本Nikon 两大半导体设备厂协议,避免先进制程生产设备输入到中国大陆。

与此同时,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发布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达到102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再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销售额高达296.2亿美元,同比增长58%,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占比28.9%。显然,对于全球的半导体设备厂商来说,中国大陆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全球半导体厂商的影响

据日本《日经亚洲评论》7月21 日报道,欧洲芯片设备供应商、荷兰阿斯麦公司警告称,如果美国迫使该公司停止向中国出售其主流设备,那么世界半导体供应链将面临中断风险。

根据公开数据,2021年全球前五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分别为美国应用材料(241.72亿美元)、光刻机大厂荷兰ASML(217.75亿美元)、日本东京电子(172.78亿美元)、美国泛林集团(165.24亿美元)、美国科磊(81.65亿美元)。如果以2021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1026亿美元来计算,前五名厂商的总营收(879.07亿美元,包括部分非半导体设备销售收入)贡献了整个行业超过85%的营收。

“我认为,我们需要意识到中国是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尤其是不(仅)在成熟(制程工艺)节点上,而且在主流半导体上(也是如此)”,ASML公司首席执行官(CEO)温彼得近日对投资者表示:“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全球市场供应方,因此我们只能谨慎行事。”

《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称,中国去年已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设备买家,支出额同比增加 58%,达 296.2 亿美元。

温彼得指出,一些政要不时提出限制向中国交付深紫外线(DUV)光刻机的计划。他说,中国拥有满足全球电子市场有关需求的芯片制造产能,世界“不能忽视这种现实”。

相关数据也显示,中国大陆同时是泛林和科磊全球最大市场,2021年来自中国大陆的营收约占科磊总营收的1/4,占泛林的比重更高,约达1/3。因此ASML等公司敢于在此关头发言,也是看中了中国大陆半导体市场的前景以及需要持续出口相关设备以维持经营利润。

不切实际

据悉,这份法案还要等到美国总统拜登签字才能正式生效。而外界对美国官方一直以来的潜在意图早就持怀疑态度。

半导体产业协会(SIA)2021年的一份报告表示,全球化本身并不是坏事。该协会估计美国要实现自给自足的本地半导体供应链,需要花10年时间、耗资上万亿美元,且半导体的价格会提高65%。

美国智库战略国际研究中心(CSIS)分析指出,在复杂和高度依存的全球价值链中,美国和中国的半导体企业早已深度融合,要使供应链完全本地化,将付出巨大的经济和技术成本,因此,全球半导体行业完全脱钩是非常不切实际的。

全球半导体联盟2020年的一份报告表明,在一个半导体器件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之前,半导体的各元件可能需要穿越5万多公里、跨越70多条国际边界。美国新泽西州霍博肯汉隆金融系统中心的主任乔治•卡尔霍恩说:“仅用供应链来表述并不合适,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全球性生态系统,该网络中的一些节点至关重要。”